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

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

ID:15218101

大小:4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2

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_第1页
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_第2页
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_第3页
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_第4页
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源于积累 习作来自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言源于积累习作来自生活——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作文,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师生的棘手的问题。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作文指导课生动活泼,让学生愉快作文;还有的主张评改作文多就少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这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也的确使作文教学大为改观。但是,静心而问,学生感到作文难,其根本原因何在?难道真的是学生练少了,练得不够吗?是老师在习作指导方法上有问题吗?其实不然。我认为,造成学生习作难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习作素材的积累贫乏。的确,语言学习是需要以积累为基础的。古人常

2、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也都是在说明积累是说话习作的基础。积累既多,语感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自然形成,说话习作自然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所以,我们要牢记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的告诫:“请记住少年儿童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中积累,把所读文中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断摘录下来,并记在心中,以便说话习作时灵活运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全

3、国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这就告诉我们,习作的素材既要从各种书籍中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又要从生活中获得真实的生活素材。一、精读博览,广为采撷(一)从课内获得语言的积累1、激发积累兴趣,从课本中采集优美词句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为了激发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我积极鼓励孩子们做好充分的预习,在学习生字之前,先通过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积累生词,到正式学习的时候,开展“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给以奖励。其次,我也经常找一些有意思的图片,让孩子们自由竞说,

4、凡是用的好词汇或好句子,便打印在图侧,看到自己积累的词汇或句子被打印下来,孩子们兴趣很高。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丰富了词汇。同样,我们还可以在班上开展一些积累的活动,比如“课前两分钟积累”。首先,让孩子们每人自备一个积累本,并且要给这个积累本起一个好听又恰当的名字。接下来,那就是需要孩子们去积累了,积累什么呢,告诉孩子们,可以是课文中或是课堂上学过的,譬如:成语、好的词语、词组、优美的语句,还有古诗词、名人名言、歇后语等等,总之只要是自己通过阅读亲自获取的知识就可以,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最后,那就是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也就是“课前两分钟积累”,在一天当中的第一节语文课

5、正式授课之前,拿出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前一天所积累的内容。并且比一比,看看谁是哪一周的“积累冠军”。此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读书心得的活动。小学课本中有许多语言生动、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的经典文章,如《荷花》《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九寨沟》《田园诗情》《三亚落日》等课文.新课程中要求积累这些优美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按照课程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读、背每篇课文中的优美片断来积累语言。但是学生往往对课文中的语言如过眼云烟,学了后面的遗忘前面所积累的。所以教师必须在讲授新课的同时,要求学生循环往复地背诵以前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如“

6、荷花已经开的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从碧绿的大圆盘中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如“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对于这些课文片段要通过反复记忆,从而使这些优美的好词佳句,深深印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从文字中获得审美愉悦。学生从课本中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下来,这样的长期积累就为写作打下了语言基础。2、课内积累注意读写结合,激发表达欲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根据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是进行练习习作的好时机。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情境,挑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激

7、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情动而辞发”。如我原来在上人教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出示了《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谈谈学了这篇童话的感受。此时,学生情绪仍沉浸在悲愤、沉重之中,纷纷发言,诉说自己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表达自己的愿望。有的说,我要把自己的生日礼物送给小女孩,让她得到快乐;有的说,我要把小女孩接到自己家里来住,让她得到家庭的温暖……在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我顺势引导:能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因为有了教学的铺垫,学生再也不感到无话可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