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1282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儿霉菌性肠炎50例诊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霉菌性肠炎50例诊治体会关键词小儿霉菌性肠炎;抗生素;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大剂量的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菌群失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而导致的小儿霉菌性肠炎发病率明显增高。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5月经临床确诊收治了50例小儿霉菌性肠炎的门诊和住院患儿,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17例,女8例;>1岁婴儿14例,1岁~3岁幼儿11例。25例中,有21例因其疾病曾经应用过多种抗生素,4例曾经用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1岁婴儿
2、16例,1岁~3岁幼儿9例。25例中有18例因其疾病曾经应用过多种抗生素,5例曾经用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1.2临床表现6 临床症状腹泻为主,次数不定,少则3次~5次,多则10次~20次,量不多。大便性质多变,一般以黄绿色泡沫状为主,含少量粘液,也可见豆腐渣样血便。病程短者2W,长者2个月,平均1个月。50例患儿均无感染中毒症状。两例因病程较长,合并轻度营养不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50例中应用了不同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或加重。 1.3实验室大便常规检查 治疗组25例中,单纯脂肪球菌10例,其他为白
3、细胞+~/HP,1例有脓细胞或红细胞。染色镜查:25例均查到大量的霉菌。同时做了粪便细菌培养;25例均培养出霉菌。肠道菌群分析,G+杆菌均低于40%,G+球菌低于5%,G-杆菌均高于30%。 对照组25例,单纯脂肪球菌8例,其他为白细胞+/HP~/HP,2例有脓细胞或红细胞。染色镜查:25例均查到大量的霉菌。同时做了粪便细菌培养;25例均培养出霉菌。肠道菌群分析,G+杆菌均低于40%,G+球菌低于5%,G-杆菌均高于30%。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门诊和住院比例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 1.4治疗6 治疗组:停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口服制霉菌素10万u/(kg・d)~15万u/(kg・d)分3次;思密达:<1岁1g/次,<2岁2g/次,<3岁3g/次,每日3次;马咪爱<1岁每次1g,1次/d,1岁~4岁每次1g,2次/d,温开水饭后冲服。对照组仅口服制霉菌素10万u/(kg・d)~15万u/(kg・d)分3次,未用思密达、马咪爱等药物。两组疗程均为5d,门诊患儿要求就诊后第3d和第5d复诊。 1.5疗效判定 参照19
5、98年8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修订标准。迁延性腹泻病显效:治疗5d时粪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5d时粪便次数,性状有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5d时粪便次数性状有明显好转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2结果 (见表1)表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略) 两组显效率经卡方检验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药物副作用。6 3讨论 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中,以双岐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群占绝对优势,母乳喂养儿其比例高达98%[1,2]。以
6、双岐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与肠粘膜上皮紧密结合形成生物屏障,并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及氧化还原电位,能抑制致病菌的入侵。国外的许多研究已证明,双岐杆菌能明显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霉菌虽为肠道常驻菌,但含量甚少,肠道正常菌群对其有拮抗作用,一般无致病性。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滥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时,就会造成菌群紊乱,需氧菌数量增多,厌氧菌比例降低,可诱发霉菌性肠炎。 本组50例霉菌性肠炎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临床上一旦发现婴幼儿的迁延性或慢性腹泻,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曾有应用多种抗
7、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病史者应考虑此病,需做粪便细菌培养及肠道正常菌群分析。确认为霉菌性肠炎后,即停用抗生素等,采用制霉菌素、思密达、马咪爱三联疗法。 制霉菌素对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口服不易吸收入血,故为治疗霉菌性肠炎的首选药物。6 因霉菌性肠炎患儿的肠道生物屏障功能差,加之霉菌本身及其毒素对肠粘膜的侵蚀,使肠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所以此病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微生态疗法显得尤为重要。马咪爱颗粒剂正是微生态疗法中的一种典型药物。它的主要成份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对扶植正常肠道菌群有独特疗效。并
8、作为益生菌能生成多种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保护肠道。 思密达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片层结构,其特殊结构使其具有相关的表面积,表现为吸附消化道中气体和各种攻击因子,对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等有强大的吸附作用;通过与消化道粘膜相互作用来增强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且本品不被肠道细胞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也不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帮助恢复和再生上皮组织,平衡寄生菌丛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攻击能力。 我们通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