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利多卡因、丁丙诺啡复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多卡因、丁丙诺啡复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关键词】利多卡因;丁丙诺啡;,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痛 【关键词】利多卡因;丁丙诺啡;星状神经节;三叉神经痛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0(男27,女33)例,年龄18~65岁,病程1~10a,三叉神经痛左侧22例,右侧38例.疼痛发生Ⅰ支的10例,Ⅱ支的22例,同时累及Ⅱ,Ⅲ支28例.治疗前均应用过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及针灸等治疗,疗效不佳.排除血液病和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将患者按治疗顺序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给予利多卡因,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Ⅱ组用利多卡因、丁丙诺啡复合液行
2、SGB;Ⅲ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3组年龄、性别及相关治疗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压、脉搏.SGB均采用气管旁阻滞法[1].患者平卧,头正位,颈下垫薄枕使颈部向后伸展;取气管旁径路,于患侧胸锁关节上约2.5cm,正中线外侧1.5cm处,常规消毒皮肤后,以左手手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及颈总动脉,扪及第6颈椎横突,右手垂直进针达横突骨面,回吸注射器无血气体及脑脊液后缓慢注射药物,Ⅰ组20mL/L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及维生素B12500μg.Ⅱ组在1组的基础上加入丁丙诺啡,以注药后出现霍纳征为阻滞成功,2次/wk,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最多不超
3、过3个疗程.Ⅲ3组射频热凝术治疗:患者平卧,在患口角外2.5~3.5cm处为穿刺点,颞颌关节的前缘为定标1点,双眼上视,瞳孔与眶下缘的交点为定标2点,两点向进针点的连线作为穿刺点的导向线.常规消毒后,在20mL/L利多卡因局麻下进针穿刺,当穿刺针达卵圆孔时,有穿刺韧带之感,患者有剧烈疼痛反应,再进针0.3~0.4cm达半月神经节.穿刺成功后,试验证实穿刺针裸露端在半月神经节内后,开始射频治疗.以50℃开始,每次增加5℃~10℃,每次持续30~60s,达80℃时持续120s,以痛觉丧失并基本保留触觉为最理想的治疗程度.1次为1疗程,若不成功,7d后行第2
4、疗程,最多只能行2个疗程.治疗中均监测患者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疗效标准:①优:治疗两个疗程,观察1a以上无复发,患者自述疼痛消失,临床检查中拂、触、压、揉局部激痛区不引起疼痛反应;②良:观察1a以上无复发;③有效:疼痛明显缓解,半年后复发.④无效:注射后24h内即复发.结果其中Ⅰ组和Ⅱ组40例全部完成治疗,Ⅲ组4例因患者不能忍受穿刺或烧灼痛而退出治疗.在疗效上Ⅰ组优12例,良3例,有效5例,优良率占75%.Ⅲ组优10例,良4例,有效2例,优良率占70%,与Ⅰ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2组优15例,良3例,有效5例,优良率占90%,明显优于Ⅰ组和Ⅲ组.并发症:Ⅰ
5、组头痛眩晕3例,Ⅱ组头痛眩晕4例,Ⅲ组头痛眩晕4例,恶心呕吐4例.3组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讨论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强烈的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疾患,以中老年居多.单纯药物治疗时间长且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射频热凝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其穿刺及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并有一定的并发症[2].热凝时的烧灼痛可使患者不能忍受而中止治疗.星状神经节是支配头面部、颈及上肢的主要交感神经节,可调节头颈部血管的交感活性,使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改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循环障碍、痛觉过敏状态,消除神经水肿压迫,有助于改善和缓解神经功能性
6、病变,从而使症状缓解消失.因此SGB已广泛用于头、颈及上肢等神经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特异性阿片受体,使药物进入骨髓后角胶状质直接作用于传导伤害刺激小的传入纤维末梢,与突触前膜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将少量阿片类药物注入交感神经系统,提高镇痛作用.丁丙诺啡是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与阿片类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3],其用量小,镇痛时间长,呼吸循环稳定,无药物依赖性.因此,我们选用丁丙诺啡与局麻药物合用,阻滞交感神经的传导,使痛阈升高而没有全身用药的副作用,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张文斌
7、,王联国.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J].解剖与临床杂志,2005,10(2):161. [2]冯殿恩,王祺,苏贵华.三叉神经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2-213. [3]贾博琦,鲁云兰.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