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局部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附着点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局部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附着点炎临床观察作者:接力刚,沈鹰,孙维峰,黄清春,韦嵩,张璧【关键词】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强直性脊柱炎;附着点炎;穴位注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原发病理部位在附着点,即肌腱、韧带囊嵌入骨质处。临床上,很多AS患者附着点炎引起的局部疼痛非常顽固,严重影响AS患者的活动功能。近年来,笔者应用正清风痛宁局部注射治疗AS附着点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
2、订的纽约标准;②患者附着点炎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或明显的疼痛和压痛;③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局部有感染;②凝血功能障碍;③有药物过敏史者。7 1.2一般资料纳入观察对象44例,为2005年3月-2008年3月本院风湿科门诊以附着点炎引起局部疼痛为主症的AS患者。男38例,女6例;发病年龄平均为20.6岁,其中男性平均为19.4岁,女性平均为28.1岁;病程0.5~12年,平均为5.7年;1个附着点受累有7例,2个附着点受累的有12例,3个附着点受累的有19例,4个以上附着点受累的有6例。按照单、双日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
3、在年龄、性别、病程和附着点炎受累个数、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局部注射正清风痛宁(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家准字:ZA3020279)。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美洛昔康片,7.5mg,1次/d;柳氮磺氨吡啶,0.75g,2次/d。附着点局部注射正清风痛宁方法:用5mL口腔科注射器先将正清风痛宁注射液35mg(首次应用时剂量用25mg)与2%利多卡因1.5mL充分混匀,备用。患者根据不同部位采取适当体位,首先扪准患者附着点最疼痛部位,定位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痛处皮肤
4、,皮肤消毒,5mL注射器垂直进针到达骨膜,然后退出少许针头,回抽没有出血,呈圆锥形改变注射方向,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和范围注入药液,最大用量为37mL。拔出穿刺针后,患者须留观15min,如部位较多,可在1h后进行第2次注射,日注射正清风痛宁总剂量应不超过100mg。每周1次,连续5次。如注射部位为肌腱附着点,为防止因注射引起的肌腱断裂,进针的方向为斜向30~60°,接触到肌腱后,退出0.5mm,再注入药物。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药物与方法同观察组。 1.4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VAS法)[1]、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
5、hankylosingspondylitisfunctionalindex,BASFI)[2]、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ankylosingspondylitisdiseaseactivityindex,BASDAI)[3]、扩胸度、Schober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肝功能和其药物不良反应。 1.5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有关标准制定。临床缓解: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主要化验指标趋于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有所下降;
6、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7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纳入患者4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组治疗后VAS、BASFI、BASDAI、ESR、CRP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VAS和BASFI的改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观察组中
7、有3例患者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瘙痒、潮红和轻度皮疹,休息15min后,上述症状自动消退。表12组AS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2组AS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7AS是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之一就是附着点炎,其引起的某些部位的关节外疼痛和触痛是一些患者的主要不适。AS附着点炎常见的部位是肋胸关节、棘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结节、足跟(跟腱炎或足底筋膜炎)[5]。对于治疗,目前的非甾体抗炎药虽有一
8、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差,而二线药物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