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尘肺合并肺结核156例患者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尘肺合并肺结核156例患者的护理【关键词】尘肺;肺结核;护理尘肺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一种慢性持续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尘肺合并肺结核是尘肺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尘肺病人长期慢性病、并发症增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时,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尘肺合并肺结核病程及抗痨治疗疗程长,疗效差,免疫功能下降,基础疾病加重,并发症逐年
2、增多等致使患者会产生消极、多疑、多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促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除实施一般护理外,心理护理及康复宣教也十分重要。本文收集我科156例尘肺合并结核住院病人护理指导并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7 2005~2007年我科共收治156例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人,诊断均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2]。男性153例,女性3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一期尘肺合并肺结核36例,占23.08%;二期尘肺合并肺结核68例,占43.59%;三期尘肺合并肺结核52例,占33.33%。
3、护理措施 1.心理指导 由于病程长、症状多,患者常表现出多种心理反应:①紧张、恐惧、害怕,与咯血、胸痛,担心能否治愈、是否危及生命有关。②焦虑、怀疑、担心,与对药物治疗信心不足,担心医疗费用昂贵及是否会传染家人有关。③忧郁、悲观,担心从此后丧失劳动能力,增加家人负担。因此,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多关心病人,让病人感觉到护士的真诚和细心。安排好恢复期患者的生活,指导和帮助患者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为患者讲解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生活的注意事项,根据该职业病的心理学的特点接近患者[2]。在日常医疗护理活动中护士应有的放矢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
4、,并让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支持、鼓励,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入院护理7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了解病情及患者情况,做自我介绍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同室病友,同时咨询及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顾虑、紧张、恐惧、害怕的心理,使患者体会到医务人员对其负责的态度。护士用良好的神态和友好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对新发病患者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患者侧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自链霉素问世,PAS、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相继合成,肺结核已不难治愈,只要积
5、极配合治疗,康复指日可待。向病人讲解同种病人康复出院的例子,让病人安心住院。3.住院期间护理(1)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尘肺合并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有气短、胸闷、发热、咯血时应卧床休息。发热的病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限制活动量,鼓励病人多饮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病情较轻或经过治疗后症状已消失的病人,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做些较轻工作和劳动,但不要感到劳累,同时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7(2)正确的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或痰堵常危及病人的生命,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采取正确的排痰方式,有效的缓解病人的症状
6、,减轻病人的痛苦,指导患者咳嗽时在深吸气后停止片刻,利用呼吸肌用力咳嗽,使痰液快速咳出。协助患者拍背时,要注意手法的姿势,做到五指并拢,手指关节微曲,掌呈凹式,以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力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宜。痰液黏稠常配合雾化吸入以利排痰。(3)加强营养,戒除烟酒: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和药物同样重要,营养支持是尘肺合并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营养的供给与消耗应保持平衡,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3]。合理饮食的原则是,少量多餐,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瘦肉、牛奶、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瓜果,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高的油腻食品,饭前做好口
7、腔护理或漱口,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的进餐环境,更要严格戒烟,节制饮酒。(4)坚持治疗,合理用药,吸氧:尘肺合并肺结核病是慢性病,治疗需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氧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二期、三期尘肺合并肺结核的病人肺换气有明显障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能直接提高患者的肺泡和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改善心、肺、肾功能,应每天坚持吸氧10~12小时为宜,氧浓度为24%~35%,氧流量为1~2升/分;病人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治疗,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坚持吸氧,切忌中途擅自停药或自己随意改变剂量或氧流量,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5)加强功能锻炼:病情较轻或康复的
8、病人,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不感到7劳累为宜,可指导病人呼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