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ID:15209880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作者:赵辉,王新刚,王启堂,王翠萍,栾晓东【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行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1次,对照组42例行全身静脉化疗3周期,全部用CEF方案,化疗后再进行手术。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达临床完全缓解(CCR)28例,部分缓解(PR)11例,完全病理缓解(PCR)19例。对照组行静脉化疗后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2例,完全病理缓解(PCR)9例。结

2、论: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术前辅助治疗具有效果好,显著缩短疗程且毒副反应小、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关键词】腹壁上动脉灌注;乳腺癌;化疗  乳腺癌是妇女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科自1998年10月对收治的4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术前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以期在短时间内缩小肿瘤,控制病灶发展,达到尽快手术和提高病理缓解率,与同期收治局部晚期乳腺癌42例患者行术前全身化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观察其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4例为本院收治的Ⅲ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

3、9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位于右侧47例,左37例。其中出现在内上象限58例,外上象限14例,外下象限4例,内下象限8例。TNM分期T2N2期52例,T3N1期12例,T3N2期8例,T4N1期12例。病理分型:乳腺导管浸润癌46例,粘液腺癌14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乳头状癌7例,腺样囊性癌3例,硬癌1例,髓样癌2例。将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B组42例:全身静脉化疗。两组的病理类型基本相同,其临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化疗后的手术方式全部为规范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继续完成6个疗程化疗。  1.2治疗方法:治疗

4、组手术方法:取患侧上腹部旁正中切口,长约6cm,于腹直肌后鞘前方解剖腹壁上动脉,游离1.5~2cm,远端结扎。鱼口状剪开腹壁上动脉近端前壁,助手提拉牵引线止血,术者讯速向近端插入硬膜外导管,插入深度约18~20cm,经导管注射美蓝溶液2ml,按皮肤着色范围,调整确定硬膜外导管深度,使染色完全或大部分包裹肿瘤,固定插管。近端用微量泵依性注入各化疗药物。注药完毕后拔出导管结扎血管。对照组:应用同等剂量强度的CEF方案行新辅助化疗3周期。7  1.3化疗方案:环磷酰胺(CTX)500mg/m2,表阿霉素(EPI)100mg/m2,5-氟脲嘧啶(5-FU

5、)500mg/m2。  1.4疗效评价:化疗疗效以原发灶的变化及腋窝淋巴结的变化来衡量。乳腺肿块的测量以触诊用卡尺测出数据计算,同时参考B超及乳腺钼靶检查结果;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用卡尺测量及结合B超的方法检验。治疗效果采用WHO统一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完全病理缓解(PCR)。  表1一般资料情况(略)  2结果  2.1病灶变化情况:壁上动脉灌注组化疗后d1~d2开始可见病灶局部出现肿胀,皮肤水泡肿块增大。1周后出现表皮坏死,2周后水肿消失,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按照肿瘤缩小的大小划分,达到CR

6、的有28例(66.7%),PR的有11例(26.2%),NC3例(7.1%)无进展病例。新辅助化疗经过3疗程化疗后达CR的有12例(28.6%),PR的有22例(52.4%),NC的有8例(19.1%),无进展病例。  2.27疗程长短比较:灌注化疗组经过1个疗程(21d)的灌注化疗后即可进行手术。全身化疗组经过3个疗程化疗后进行手术。  2.3组织学的改变:所有患者都得到手术治疗,在灌注组中有40例(95.2%)患者术后病理切片提示瘤体大部分癌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特别是肿瘤周边的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核收缩、破裂、胞浆凝固坏死,癌灶周边出现炎症细

7、胞浸润、细胞间质水肿和血管内皮的增厚,而肿瘤核心的细胞坏死凝固程度相对较轻。19例(45.2%)癌细胞完全消失,标本中找不到癌细胞。只有2例上述的病理改变轻微。而新辅助化疗组只有34例(80.9%)出现上述明显的变化,其中9例出现完全病理缓解(PCR为21.4%)。另8例上述改变的程度则较为轻微,症状改善不明显。  表2两组病例缓解状况比较(略)  2.4并发症对比:腹壁上动脉灌注化疗组常见副作用为皮肤坏死,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较全身化疗轻,常见不良反应见表3。  表3常见不良反应(略)  3讨论  根据乳腺癌在早期就可能发生全身播散的

8、理论,乳腺癌确诊时5%~15%已有远7处转移,而潜在微小转移灶可达50%~60%[1],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微小转移灶,极易造成乳腺癌治疗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