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

ID:15204465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2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摘要】通过对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机及防治方法的文献研究,旨在发现更易于被小儿接受、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中医药防治方法,同时又能够体现出其优势所在。【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医中药;综述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中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时可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进而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西医对于生理性黄疸仅仅是观察,对于病理性黄疸治疗方

2、案有药物治疗、光疗、换血疗法等,均有一定疗效[1],但是往往有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而中医则对于生理性黄疸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对于病理性黄疸则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对新生儿黄疸的中医防治作一简要述评,以便发现更易于被小儿接受、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防治方法,能够在防治新生儿黄疸方面体现出中医药的优势。  1病因病机  中医很早对新生儿黄疸就有所认识。《诸病源候论·10胎疸候》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湿热,薰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或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感受

3、外邪,外邪内侵,脾为邪困,失健运之功,移湿热于肝胆,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液外溢于肌肤而发黄。”范淑华等[2]认为新生儿黄疸迁延日久不愈,多因湿热郁积肝胆兼有血瘀所致。王锦华等[3]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由母体湿热,胎毒熏蒸胎体或元气不足,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胎毒湿热之邪,湿热胎毒郁结血分,肝胆疏泄失常,胆汁输送排泄受阻,浸入于血,外溢肌肤所致。杨勤[4]认为,本病的发生责于湿邪,或由于孕母感受湿邪,郁而化热,湿热熏蒸,传于胎儿;或湿从寒化,寒湿阻滞,遗于胎儿;或湿热蕴郁,淤阻内积,郁结于里;或胎儿生后外邪内侵,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

4、,熏蒸肝胆,肝失条达,致胆汁外泄,发于肌肤。张素玲等[5]认为,大多由母体湿热邪毒熏蒸胎体或元气不足,脾不健运,不能输泄胎毒湿热之邪而引发湿热毒郁结血分所致。顾俊贤等[6]则从病机分析,认为孕母脏气湿热熏黄胞胎的先天因素及产时、产后的湿热外袭是外因,而新生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器功能低下,不能完全结合、运转、疏泄胆汁,此为内因,内因为本虚,这就形成了本虚邪实、虚热夹杂之证。  2中医药治疗  2.1辨证分型及治则10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

5、、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治疗时医家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陶春祥[7]分型辨治如下。(1)湿热黄疸型:症见患儿皮肤黄染,色鲜明如橘染,拒乳,啼哭,烦躁或皮肤有紫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指纹色红。治宜清热利湿、疏胆退黄。选用自拟方虎茵汤加减。(2)寒湿黄疸型:症见患儿皮肤黄染晦暗,形体消瘦,腹胀,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物,精神萎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指纹色淡或紫暗。治宜温中健脾、化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合理中汤加减。(3)瘀积黄疸型:患儿皮肤黄染,色泽暗滞,皮下有瘀斑或瘀点,体瘦腹胀,或肝脾肿大,

6、舌质暗红、苔黄或薄腻10,指纹色紫而滞。治宜活血通络、疏散退黄。方选血腑逐瘀汤加减。李建等[8]分型辨治如下。(1)湿热熏蒸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色如鲜橘,不欲吮乳,烦躁不安,呕吐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指纹紫红。治宜清热化湿,利胆退黄。常选用茵陈蒿汤加味。(2)感受邪毒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出现时间较晚,且伴有发热、烦躁,甚则抽搐、昏迷、呕吐拒食、大便溏稀,舌红绛苔黄,指纹紫滞且长,或透关射甲。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透黄。常选用犀角散加减。(3)寒湿阻滞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日久不退,色淡而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欠

7、温,不思乳食,尿黄便溏,舌淡苔白腻,指纹淡红。治宜健脾温中,化湿退黄。常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4)瘀血内阻型:症见皮肤、面目发黄,色深而暗,皮肤瘀斑,胁下痞块,腹部胀满,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尿黄便白。舌见瘀点苔黄,纹紫滞。治宜活血化瘀,消积退黄。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顾俊贤等[6]认为应根据临床症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例1辨证分型虽为阳黄,但无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不宜清热利湿,应顾护后天脾胃之气,以防变证,采用姜黄三物汤治疗。例2其病机为热邪伤阴或素体阴虚,肝热之郁,胆汁黏稠,失于疏泄,不循常道,外溢发黄,此型命名热邪伤阴型之阳黄,不

8、可拘泥于利水渗湿,以免伤阴更重,宜用滋阴利胆法治之。  2.2中成药  郑兴惠等[9]将7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388例,对照组372例。预防组在新生儿生后第1天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不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