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

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

ID:15202651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_第1页
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_第2页
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_第3页
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_第4页
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发热待查收治的伤寒17例临床分析【摘要】为了探讨以发热待查(FUO)收治的伤寒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对自1994~2005年收治的符合FUO标准并最终确诊为伤寒的1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青年多见,占82.4%;其中无1例完全具备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粒细胞减少等);肥达氏反应阳性率76.5%;血培养阳性率23.5%;所有病例均对喹诺酮类敏感。结论,典型的伤寒在FUO患者中罕见,需依据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加肥达氏反应及各种培养结果进行确诊。喹诺酮类为其首选药物。【关键词】发热待查伤寒肥达氏反应  发热待查(feverofun

2、kownorigin,FUO)为临床上最为棘手的病症之一。FUO是指发热时间超过2~3周,腋温数次超过38.5℃6,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未能明确诊断的疾病[1]。引起FUO的病因甚多,大致可分为四类: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它。做为感染性疾病之一的伤寒也成为FUO不可忽视的病因。目前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及预防接种的普及,使伤寒的发病率大幅下降,但也使轻症伤寒和亚临床病例相对增多,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已不多见,除发热外,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粒细胞减少等表现的发生率均较低,从而使伤寒的诊断变得异常困难[2]。现就宁夏医学院附

3、属医院1994~2005年收治的符合FUO标准的254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伤寒的17例(占总数6.4%)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中,男12例(占70.1%),女5例(占29.9%);年龄<35岁者14例(占82.4%),>35岁者3例(占17.6%);热程<4周者4例(占23.5%),>4周者13例(占76.5%);发病到确诊时间3~14周,平均5周。本组病例系通过多次行血、便、骨髓培养获得病原学依据,或多次肥达氏反应阳性(H≥1∶160,O≥1∶80)[3-4]而确诊,并且已排除了其它导致FUO的病因。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见

4、表1。表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略)  1.2治疗及预后  17例患者在确诊后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或与氯霉素联合用药,除4例患者在用药1~2d后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均在用药5~7d后体温降至正常。  2讨论6  研究表明在引起FUO的200多种[5]具体病因中,伤寒所占比例约为9.1%~12.9%[6-7],在我院该比例为6.4%(文献尚未发表),可见伤寒是FUO较为多见的病因之一,提高对伤寒的认识对协助寻找FUO的病因有重大意义。  2.1据报道,伤寒目前仍以小儿及青壮年多见[4],本组中年龄<35岁者14例,占82.4%,与报道基本一致。故对青壮年的FUO患者,宜将伤

5、寒列为常见病因之一。  2.2本组FUO最终确诊为伤寒的患者中,无1例完全具备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粒细胞减少等),且出现上述单个症状的几率亦小,如本组出现相对缓脉及伤寒面容各1例,消化道症状6例(各占5.9%、5.9%、35.3%),较本地区普通伤寒上述症状的出现率低(分别为43.66%、38.03%、84.51%)[9],仅有其一种或几种表现,甚至部分病人仅表现为持续发热(热型不典型),故FUO病人若出现疑似上述症状就应想到伤寒的可能性,并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理论上的稽留热已很少见,本组中仅有1例(占5.9%),这与伤寒的不典型及退热剂

6、的应用有关。故对FUO患者不宜随便给予退热剂,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尽量不予干预以观察热型,协助诊断。6  2.3本组患者中肥达氏反应阳性者13例(占76.5%),其中5例(占29.4%)是通过多次复查得以诊断的,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9],提示对FUO患者,应反复查肥达氏反应,并同时行血、便、骨髓等的培养,以防漏误诊。  2.4几乎所有的FUO患者在入院前已不同程度地应用抗生素,故各种培养的阳性率不高,本组各例均进行了血、便培养,血培养阳性者4例占23.5%,较本地区普通伤寒的阳性率略低(35.21%)[9],便培养阳性率仅5.9%。  2.5本组病人肝功能损害者14例(占82

7、.4%),较本地区普通伤寒的肝损率高(18.31%)[9],可能与该类病人热程长(平均5周)、热度高(≥40.0℃者占76.5%)使肝细胞受损程度重有关。治疗上,培养阳性者应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文献报道,喹诺酮类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10]。氯霉素因其毒副作用大,现临床已少有。本组应用氯霉素9例,5例出现轻度骨髓抑制。故笔者认为,治疗宜首选喹诺酮类,若疗效不佳方考虑加用氯霉素,以免出现不可逆的严重骨髓抑制。  2.66本组病人,从开始发热到确诊时间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