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26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26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作者:姜志强郎妍谭稼荣郁峰【关键词】崎病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推测与感染有关。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冠脉),形成冠脉瘤(CAA),导致冠脉狭窄、血栓,甚至心肌梗死[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急性期KD、预防冠脉损害(CAL)发生,已被学者公认。其应用时间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现将126例KD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湖州市中心医院及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住院KD患儿126例,其中男77例,女49例;发病年龄2.5个月~
2、12岁,其中2.5个月~1岁34例,1~5岁79例,5~9岁11例,10~12岁2例,<5岁占88.9%。6 1.2诊断标准 KD诊断标准:发热>5d,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的4项,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KD:(1)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脱皮;(2)多形性皮疹;(3)双侧眼球结膜充血;(4)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草莓舌;(5)颈部淋巴结肿大(>1.5cm)。不典型KD:除发热外,不足以上4项改变,但在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UCG)证实冠脉改变。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CAL)诊断标准:(1)超声心动图(UCG)示冠脉内膜回声增强;(2)冠脉
3、扩张:~3岁冠脉≥2.5mm,~9岁冠脉≥3.0mm,~14岁冠脉≥3.5mm;(3)冠脉瘤(CAA):不同形状的冠脉扩张,冠脉内径为4~7mm;(4)巨大冠脉瘤(GCAA):冠脉内径≥8mm[1]。 1.3临床表现 126例KD中,典型89例,不典型37例。126例均有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发热时间5~17d,平均8.2d。皮疹91例。指趾端脱皮64例,肛周发红或脱皮75例。手足硬肿74例,口腔黏膜改变98例,球结膜充血108例,淋巴结肿大73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52例,亦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卡瘢红58例。126例中无死亡病例。6误诊:急性上呼
4、吸道感染34例,颈淋巴结炎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3例,败血症、伤寒2例,支气管肺炎2例,麻疹、风疹、药物疹、猩红热、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病毒性脑炎各1例。总误诊57例,误诊率达45.2%。并发症:肝功能异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心电图异常(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ST-T波改变);贫血;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胸腔积液;胆囊炎;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WBC、ESR、CRP、HCT、PLT见表3;血培养2例阳性(表皮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肌酸激酶MB(CK-MB)升高12例;尿常规异常20例,镜下均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
5、胞;支原体抗体(MP-IgG)阳性17例;EB病毒抗体(EBV-IgG)阳性13例。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阿司匹林(ASP)30~50mg/(kg·d),分2~3次口服,热退后逐渐减量,约2周左右减至3~5mg/(kg·d),维持6~8周,如发生CAL,则延长用药时间至冠脉恢复正常。10例未接受IVIG治疗,116例接受IVIG治疗,其中79例接受单次IVIG剂量1g/kg治疗,35例总量2g/kg治疗(22例单次2g/kg,13例1g/kg·d用2d),2例总量2g/kgIVIG治疗2d后热不退者加用糖皮质激素后2d内退热。6UCG检查:26例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发生C
6、AL。10例未接受IVIG治疗的患儿有4例发生CAL,1例发生CAA。116例接受IVIG治疗的患儿发生CAL22例。发生CAL的患儿在1、3、6个月及1、2年复查UCG。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除肛周红或脱皮及卡瘢红外,典型KD组各种临床表现发生率均高于不典型KD组,而出现的时间均晚于典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不典型KD组误诊率、CAL发生率和男性比率高于典型KD组(P<0.05)
7、而年龄小于典型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1不典型与典型KD临床表现的比较(略)表2不典型与典型KD误诊情况和发生CAL的比较及年龄、性别的比较(略) 合并CAL的KD组的WBC、ESR、CRP、PLT和男性比率均高于不并CAL的KD组而HCT和年龄则反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6表3发生与不发生CAL的KD患儿实验室结果比较及年龄、性别的比较(略)未经IVIG治疗的KD患儿CAL发生率显著高于IVIG治疗的KD患儿(P<0.05)。接受单次IV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