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

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

ID:15196773

大小:27.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_第1页
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_第2页
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_第3页
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摘要】呼吸肌麻痹是多种疾病使呼吸肌或支配呼吸肌的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处受累,引起呼吸肌肌力减退或丧失,导致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呼吸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关键词】呼吸肌麻痹护理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47例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994年制定的GBS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19例,男∶女=1.5∶1。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2护理要点2.1维持呼吸功能,保持气道通畅2.1.1保持气道湿化,在使用呼吸机时,定时气道冲洗,或应用人工鼻。2.1.2保证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内的痰液吸净,吸

2、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吸痰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调节应使患者舒适、安全为宜。2.1.3呼吸机的应用护理首先纠正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保持患者正常的氧和状态,改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其次做好应用呼吸机的物品准备。气源的准备:①氧气、中心压缩空气、电源应处于备用状态;②呼吸机的准备,如无菌的管路、加温加湿器、灭菌注射用水、模拟肺。42.2做好胸部护理,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2.1吸痰。2.2.2排痰振动排痰仪的应用,振动排痰仪应用流程。2.2.3体位引流肺部深处的黏液单靠咳嗽、气道吸引等方法是不能排除的。体位引流可减少痰液在

3、肺内气管大量蓄积,将感染的肺部置于高位时,蓄积的黏液将从细支气管流向大的支气管,在大支气管中,黏痰刺激咳嗽中枢,引发有效的咳嗽从而排除痰液。因此,体位引流在临床有较好的排痰效果。操作时,可根据胸片结果发现需要治疗的部位,病变广泛者可能需要多种引流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2.2.4湿化痰液,雾化吸入每日两次;人工气道实行气道持续湿化的方法。2.3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心电监护直到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不严重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心动过缓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这种症状可能与吸痰有关,吸痰前应给氧预防;严重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者可植入临时性心内起搏器;高血压者可给

4、予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低血压可补胶体液及调整患者体位治疗,停用可能导致低血压的药物。2.4注意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证其舒适2.4.1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因此应做到患者的皮肤、颜面、口腔、会阴、头发以及手脚的清洁干净。尿潴留者可给予导尿、间断放尿。42.4.2角膜护理面神经麻痹患者可导致眼睑闭合不全,易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应给予眼药膏或眼药水并用油纱外敷,每日两次,必要时给予上下眼睑缝合术,并随时保持眼周围的清洁,如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4.3预防肺部感染,给予胸肺部护理,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

5、应用排痰机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给予循序渐进的方法,以不引起患者病情变化为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2.4.4防止失用性综合征①预防肢体挛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可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②恢复期时应及时给予肢体被动或主动功能训练,防止肢体挛缩、畸形。2.4.5营养的支持做好管饲喂养的护理,定时监测胃内有无残留物发生,保障肠内营养的正常供给。详细记录出入量、热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如果出现便秘、腹胀、腹泻等症状,必要时给予鼻饲及胃肠动力剂,并根据胃肠道症状给予对症处理。2.4.6心理支持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不

6、能表达,对于神志清楚但须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甚至濒死感,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或家属可以采取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解释、鼓励患者。2.4.7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保持管路的通畅,勿折曲,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并给予局部细菌培养。连接输液前,给予抽吸回血,保障药液的正常输入。2.4.8药物护理①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时注意滴速,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发冷、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做好护理记录。②4由于患者烦躁应寻找原因,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呼吸的异常。③给予的药物注意配伍禁忌,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2.4.9做好各

7、种管路的管理护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鼻饲管、导尿管等。3讨论呼吸肌麻痹时可累及肋间肌与膈肌,早期可表现为呼吸节律正常,但频率增强、幅度变小,为呼吸中枢驱动增加所致,咳嗽无力,咳痰困难,同时伴有抬头、伸颈、提肩等费力的呼吸运动。两侧膈肌麻痹时,可出现典型的胸腹矛盾运动。由于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可主诉呼吸困难、胸闷、四肢乏力,临床症状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过速和心动过速等异常呼吸运动,临床给予增加氧流量时,患者缺氧症状无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出现二氧化碳麻醉状态,此时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参考文献[1]树玉芹.神经

8、内科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12(2):121-122.[2]王芳.对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