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5972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4例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4例护理体会作者:李美琼彭伟英邝景云【摘要】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4例低钾血症周期性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结果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补钾,做好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护理,同时做好补钾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必要时及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关键词】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护理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迟缓性肌无力或麻痹发作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常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其特点是起病快,可在短时间内血钾降至很低,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及心率失常危及生命。发作时血钾低于3.0mmol/L,临床
2、上有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者称为重症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本文就我院2005年以来收治的24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以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14到69岁,平均年龄31岁。血钾1.2-3.0mmol/L,肌力Ⅳ级7例,Ⅲ级7例,Ⅱ级16例,Ⅰ4级8例,0级2例。24例心电图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ST段改变,U波出现,T波低平,心律不齐。经补钾治疗后,在24到72小时内症状有明显好转,肌力回复正常,心电图U波消失,血钾也基本回复到正常范围。2护理体会和讨论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肌力的观察,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四肌
3、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一般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部分病人表现为偏瘫,手足麻木。传统认为病人健反射减弱或消失,现在认为病人健反射呈多样化,可减轻,消失或增强。此外,通过肌力的观察可了解病人的治疗效果。如果病人四肌由不能活动转为能活动,证明补钾有效。生命体征的观察,特别是心率和呼吸,首先,病人严重时可发生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肌麻痹,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下移,q-T段延长,T波倒置,异常U波;其次,补钾的浓度过大也可导致心脏停搏,因此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上述症状并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人工呼吸支持,如有呼吸困难这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观
4、察尿量,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引起排尿困难,仔细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和尿量,发现尿潴留及时处理,必要时留置尿管,解除病人痛苦。2.2补钾的护理补钾是纠正本病的关键。应鼓励患者进食含钾多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等。对于低血钾周期性麻痹者补钾治疗要谨慎,但对于总体钾明显缺乏的重症低血钾麻痹者及时足量和足够浓度的补钾则非常重要。服氯化钾一次超过3g时患者很难接受,有引起小肠黏膜急性缺血性坏死的危险,最好静脉补钾。静脉补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4钾盐的滴入最好溶于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中,浓度以1000ml中含3g为宜,切忌静脉推注。滴速一般以30~60滴/min为宜,避
5、免短时间大量补钾,不超过1g/h,防止高血钾导致心搏骤停。但是低浓度含钾葡萄糖液的应用可能促使血清钾进一步降低,因此要严格掌握补钾浓度、时间和剂量。②补钾要足量,及时静滴,停药时应递减,同时密切观察血清钾及心电图监护,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③血管应选择较粗大的静脉,以防止钾盐刺激血管,引起痉挛性疼痛及输液不畅,影响治疗。并且避免在同一条静脉或同一部分反复进针穿刺,以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防止静脉炎发生。④补钾过程中应记录液体进入量,了解肾功能的变化,特别是尿量,在1000ml/d以上较安全。2.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由于本组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性,出现突发性肌
6、无力甚至弛缓性瘫痪,故大多情绪低落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我们于患者入院时首先作好心理护理,应详细告知本病的病因、前驱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自我防护知识,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理解和配合治疗。2.4做好出院病人的宣教工作饱餐、酗酒、剧烈运动、外伤等均为本病诱因[1]对即将出院的患者,护理应侧重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病人积极作血清钾检查,减少低钾周瘫的反复发作;指导病人定期门诊复查。同时于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去除诱因,避免劳累、高糖膳食或静脉使用高糖、感染及情绪激动等。3讨论4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长染色体显性遗传,可为家族性,国内多为散发病例[2]
7、。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临床工作中,因表现轻,好转快,不易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但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病情变化,如并发心率失常或呼吸肌麻痹而未及时发现时,可引起死亡。因此应加强对病人病情的护理观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宣教,以降低其发生率以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心悸、心慌或心电图心律失常者,进行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予处理。并有呼吸麻痹的患者,积极补钾也难在短时间内使呼吸困难改善,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24例病人经采用针对性的防治与整体护理措施,均临床治愈出院。参考文献[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
8、民卫生出版社,2001.2495.[2]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