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疗效观察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疗效观察

ID:15195813

大小:26.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疗效观察_第1页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疗效观察_第2页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疗效观察作者:桂军东桂新华胡四菊【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改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患侧耻骨上皮肤自然皱襞处作横切口2cm,腹股沟外环口修补1~2针。结果治疗有效率99%以上,复发率0.96%。结论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改进手术降低复发率,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不留瘢痕,美观。【关键词】婴幼儿斜疝手术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是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更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主要原因为:(1)婴幼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cm,而且垂直,没有斜行的缓冲制约作用。(2)婴儿多仰卧,两髋常屈曲,外旋,外转使腹肌弛缓,减弱腹缩力。(3)鞘状突未闭

2、或延迟。(4)婴幼儿易剧烈哭闹、咳嗽、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压增高容易形成腹股沟斜疝。婴幼儿斜疝,传统手术方法均采取腹股沟斜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后复发率高,遗留瘢痕大。采取耻骨上皮肤自然皱襞切口,疝囊高位结扎后,外环口修补1~2针,复发率低,切口愈合后不留瘢痕、美观。现将我院565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婴幼儿腹股沟斜疝5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5例,男239例、女16例,最小15天,最大3岁。嵌顿疝55例,嵌顿最短4h,最长30h,其中肠坏死、肠切除2例。治疗组310例,男29

3、1例、女19例。最小21天,最大3岁。嵌顿疝42例,嵌顿最短3h,最长36h,肠坏死切除1例。1.1手术方法1.1.1对照组[1]均按腹股沟平行斜切口长约2cm,切开皮肤、皮下,在外环口找到疝囊切开,确认后游离精索,疝囊高位结扎,不进行修补。1.1.2治疗组[2]取患侧耻骨上皮肤自然皱襞处作横切口,长约2cm,切开皮肤、皮下,在外环口(腹股沟管外的内、外脚)找到疝囊,确认后游离精索,疝囊高位结扎。外环口根据口径大小,缝合1~2针,使环口缩小,达到加强前壁作用。2疗效观察术后进行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对照组255例,复发15例,男14例、女1例,复发率6.66%。治疗组310例,复发

4、3例,男3例。复发率0.9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治疗组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33讨论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采取腹股沟平行斜切口,切开疝囊游离至颈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损伤小,但切口斜行,位置偏低,容易尿液污染,尤其婴儿感染机会多,护理不方便。切口愈合后遗留瘢痕,复发率高。采取耻骨上皮肤自然皱襞切口,位置较高,不易被污染,感染机会少,护理方便。疝囊高位结扎后,外环口根据环口大小,修补1~2针,加强前壁,不进行腹外斜肌腱膜切开,不破坏腹股沟管结构,损伤小。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不遗留瘢痕或瘢痕与皮肤自然皱襞一致、美观,复发率低,是目前手术治疗婴幼儿斜疝的最佳方法。

5、【参考文献】1吴在德,关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3-414.2黄志强,裘法祖.腹部外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6-7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