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4223
大小:6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中学生课前预习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正确的实施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 但在实际调查中,中学生课前预习率并不高,大约只占20%左右。我们还有70%-80%的学生没有预习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学习中的预习。即使有预习的同学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具体如何做预习,或者是在应付老师检查所做的预习,没有实际效用。原因何在呢?数学真的不需要预习吗,还是与预习什么有关,
2、我们根据调查,发现以下原因。 其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 中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正确的实施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 但在实际调查中,中学生课前预习率并不高,大约只占20%左右。我们还有70%-80%的学生没有预习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学习中的预习。即使有预习的同学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具体如何做预习,或者是在应付
3、老师检查所做的预习,没有实际效用。原因何在呢?数学真的不需要预习吗,还是与预习什么有关,我们根据调查,发现以下原因。 其一,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 学生预习重结论轻过程 我们通常说到的预习,一般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是一种超前的学习活动。倡导预习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听课前进行预习,把要学习的内容大致看一下,课内就可以带着预习时的疑点、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有重点的去听课,从而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预习往往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预习数学时
4、大多沿袭语文的方法,重记忆轻理解,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应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由学生个体建构的过程都被书本代替了,即使课本上提出问题也往往是自问自答,学生只需记忆,无需思考,更不会去探究,不能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能经历问题的建构,不会产生建构性学习和理解。学生失去了自己独立探索的机会,不能获得科学探究的经历。使数学预习成为夹生饭。有些学生即使预习,也只是把书上的黑体字下面画上波浪线,而跳过一些推导性思考性的问题,也就发现不了什么难点和疑问。 1.2预习让学生探究失去兴趣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
5、每个内容都有可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获得正确结果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这也是数学吸引学生的最大魅力。由于预习,学生已经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和结论,学生对思维的过程、运算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显得很不在乎,于是不再愿意跟随老师‘慢慢的经历困惑、探索、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推导’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对新知识质疑的兴趣,表现为对老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情景没有兴趣,使之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 实际上,课前预习是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做的。只是由于具体操作方法不当,或流于形式,或
6、走马观花 。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数学教学如果预习,必然会影响老师带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不预习探究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最近学习的“学案导学法”的启示,我们改进了课前预习的方式,即针对学生将要预习的每一节新课,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学案。这个学案是整个课前预习尝试的核心,要求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学案的设计要求 ①学案的设计应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前预习
7、效益。 ②学案的设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的难点要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学案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个学案是
8、整个课前预习尝试的核心,既是老师的指挥棒,也是学生的领路灯,又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我把所制作的学案分为三个部分:(1)导学问题 (2)尝试探究 (3)问题反馈. (1)导学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