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

ID:15193032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_第1页
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_第2页
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_第3页
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_第4页
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丹参注射液对痛风早期肾损害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关键词】丹参注射液;痛风;早期肾损害;肾有效血浆流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特别是南方沿海一带,地处湿热,喜食海鲜等高嘌呤饮食,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有文献报道,长期痛风而有显著性肾损害者占41%[1];据欧美移植中心报道,终末期肾衰竭由痛风引起者占0.6%~1.0%[2]。由于该病进展缓慢,早期多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肾脏损害的症状不典型,表现隐匿,一旦发展为尿毒症,则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因此,如何防治痛风早期肾损害、延缓其病情进展、降低痛风导致的肾病的

2、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自2007年开始,笔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痛风早期肾损害患者30例,观察其对肾有效血浆流量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与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应用于临床的原发性痛风分类标准[3],并结合奚氏中西医结合新分型分期法[4]。符合以下条件:①常规尿检正常;②早期肾损害: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β72-MG、尿白蛋白(Alb)4项中有1项以上升高;③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

3、n。  1.2排除与剔除标准  排除继发性痛风患者;合并心、肝、肾、脑功能衰竭及糖尿病者;伴发精神病者;嗜烟酒者。对依从性差,病例资料不全者予以剔除。  1.3一般资料  60例观察病例均来自本院肾内科及风湿免疫科,其中门诊32例,住院2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别嘌醇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2.00±10.27)岁,平均病程(7.69±3.53)年;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1.00±12.09)岁,平均病程(8.19±3.6

4、8)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①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每日在2000mL以上,并注意控制体重,调畅情志;②控制感染,必要给予降压、降脂等治疗;③7戒酒,适当运动;④服用碳酸氢纳片,2~6g/d,每周复查尿常规1次,调整碳酸氢钠用量,使尿液pH值为6.5~6.8。  治疗组: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33020177)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对照组:口服别嘌醇(重庆科瑞制药有限

5、责任公司,批号H50020455),0.1g/次,每日3次。  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  2.2观察指标  ①实验室指标:尿10项分析+尿沉渣分析、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β2-MG、尿α1-MG、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等。②临床疗效。  2.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有关内容制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尿酸及升高的mAlb、血/尿β2-MG、尿α71

6、-MG等均较前下降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较前好转,血尿及升高的mAlb、血/尿β2-MG、尿α1-MG检测均较前下降,但不足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尿酸及升高的mAlb、血/尿β2-MG、尿α1-MG检测无变化。  2.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采用SSP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临床疗效(见表1)  3.2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表5)  3.3安全性观察  观察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12组痛风早期肾损害患者临床疗效比

7、较[例(%)]注:2组比较,P<0.05 表22组痛风早期肾损害患者治疗前后Cr、BUN变化比较(—(—比)±s)注:2组Cr、BUN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32组痛风早期肾损害患者治疗前后血、尿β2-MG变化比较(—(—比)±s)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表42组痛风早期肾损害患者治疗前后尿mAlb、α1-MG变化比较(—(—比)±s)表572组痛风早期肾损害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ERPF变化比较(—(—比)±s) 4讨论  痛风病属于中医

8、学“痹证”、“厉节病”等范畴。早在《内经》、《金匮要略》中就有关于“痹”、“历节”的记载;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设痛风专论,明确指出了其病因是“瘀浊凝滞证”,其症状特点是“夜则痛甚”。近代名医顾伯华指出,痛风为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间或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畅而成,反复发作遂成瘀血凝滞、经络阻塞、关节畸形,若深入肾府,则见肾损。可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