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183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1285例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285例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体会【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约占新生儿的6%,临床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溢泪,伴脓性分泌物。我院眼科门诊自2002年2月至2005年7月,共治疗1285例新生儿泪囊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2年2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及治疗1285例1553眼,其中男665例812眼,女620例741眼,左眼837眼,右眼716眼,年龄最小6天,最大的1.5岁,平均3
2、个月。诊断标准:溢泪,结膜囊有脓性分泌物,按压泪囊或泪道冲洗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2.治疗方法 (1)泪囊按摩:2个月内的患儿用食指自泪囊上方向下方(鼻泪管方向)按压,每日数次,按压后滴入抗生素眼药水。5 (2)泪道冲洗:大于2个月的患儿取仰卧位,0.4%奥布卡因泪小点表面麻醉后,由助手固其头部及肢体,以5号钝头针垂直插入下泪小点,再旋转90°与下睑缘平行进入泪小管,固定针头,另一手食指压住上泪小点位置,持针的手稍加压力推入抗生素稀释液。如患儿有吞咽动作或有药液自鼻孔内流出,证实泪道己冲洗通畅,此后
3、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3天。 (3)泪道探通术:大于2个月且经泪道冲洗后仍不通畅者,可行泪道探通术。患儿取仰卧位,0.4%奥布卡因泪小点表面麻醉后,由助手固定其头部及肢体,将5号钝头探针垂直插入下泪小点1mm,同时另一手手指将下睑皮肤向颞侧牵拉,使泪小管伸直,再将探针转向与睑缘平行,沿泪小管向 内眦部前进,直至针触及骨壁后,将探针尾部向上旋转90°后再向下垂直进入鼻泪管,缓慢进针,深度约2~3cm直至有突破感时停止进针,注入抗生素稀释液,如患儿有吞咽动作或有药液自患儿鼻孔内流出,证明泪管己探通,即可拔出探针。次日
4、再冲洗泪道1次,抗生素眼药水滴眼3天。 3.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后连续追踪观察6个月至2年,无泪溢及脓性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为治愈,反之为未愈。5 结果 1.治疗效果泪囊按摩治愈45眼占2.9%;泪道冲洗治愈189眼占12.2%;泪道探通治愈1312眼占84.5%,其中2~4个月探通治愈486眼占37.0%,5~6个月探通治愈413眼占31.5%,7个月~1岁探通治愈304眼占23.2%,1岁后探通治愈109眼占8.3%;无效7眼占0.4%。 2.并发症泪道冲洗出现皮下水肿2眼,泪道探通出现假道5眼,探
5、通后拔针出现少量鼻出血11眼。全部病例未出现眼球损伤、泪小点撕裂、窒息、感染等并发症。 讨论 新生儿泪囊炎是新生儿眼部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为鼻泪管下端先天残膜阻塞;或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所封闭;极少数为鼻部畸形、鼻泪管骨性管腔狭窄所致。泪道中的泪液及分泌物无法排出,细菌大量繁殖生长,引起溢泪及结膜囊内大量脓性分泌物。治疗上有泪囊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方法。通过本组病例,笔者有如下体会:①5出生时鼻泪管末端多膜闭,生后3~4周此膜自然开通[1]。对于小于2个月的患儿可考虑予泪囊按摩。但据我们临床观察,泪囊
6、按摩治愈率较低,疗效欠佳,如泪囊炎按摩未能奏效,则应尽早行泪道探通手术。否则泪囊可能由于长期扩大,囊壁失去张力,即使以后泪道通畅了,溢泪症状依然存在。②目前对于新生儿泪囊炎实施泪道探通术的时机,仍是大家讨论的问题。有学者认为1岁内不宜作手术处理,1岁后在全身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2];亦有人主张新生儿泪囊炎应在出生后3个月以上进行冲洗或探通[3]。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认为2个月以上的患儿可考虑行泪道探通术,且年龄越小疗效越好,随着年龄增长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大龄患儿病史较长,泪道炎症持续而形成瘢痕性闭塞,
7、且大龄患儿力量较大,不易固定头部,操作相对困难所致。③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前10分钟禁止患儿进食或饮水,口腔内含物应取出,因为操作时患儿哭闹其口腔内含物可能进入气管而导致窒息。④操作前必须将患儿头部和肢体固定,防止因患儿头部及肢体摆动导致局部出血、假道形成、误伤眼球等。⑤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遇到阻力时不能盲目用力进针,防止皮下水肿或形成假道。⑥泪道冲洗及探通时推药应缓慢,以免推入药液过多过快,呼吸与吞咽动作不协调,从而导致呛咳甚至窒息。⑦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患儿多无语言表达能力,冲洗时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吞咽动
8、作。憋气的患儿应暂时停止操作并抱起轻拍背部,待其缓过气发出哭声后再进行操作。一旦患儿有吞咽动作或有药液自鼻孔流出,说明阻塞的泪道已探通,立即停止推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眼病,早期行泪道探通术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手段,且费用低,危险性小,值得临床推广。5【参考文献】 [1]刘英奇,刘亮.现代眼科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16. [2]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