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

ID:1519161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_第1页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_第2页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_第3页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_第4页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总结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90Sr敷贴器的剂量率和病变每次照射时的剂量确定照射时间。结果对68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敷贴治疗,有效率达79.41%。结论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瘢痕疙瘩90Sr敷贴器疗效从1990年4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90Sr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90Sr敷贴器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做成敷贴器进行局部照射。此方法对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较好,方法简单,易掌握,无需特殊防护,对患者无伤害、无痛苦。现将68例瘢痕疙

2、瘩的疗效及观察结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经皮肤科确诊的瘢痕疙瘩68例。男32例,平均年龄29岁;女36例,平均年龄33岁。其中瘢痕疙瘩位于腹部40例,前胸部20例,手臂等处8例。半数以上患者均在手术切口部位长出高于皮肤的瘢痕疙瘩,发痒难忍。另有一部分由于皮肤受伤后形成的瘢痕疙瘩。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51.2方法1.2.1敷贴方法90Sr敷贴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生产。有效工作面积8cm2,表面吸收剂量为0.94Gy/min。使用公用敷贴器时,我们用4mm厚的橡皮作为防护材料,将病灶周围的正常皮肤覆盖住,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照射。

3、在病灶周围留出0.5~1.0cm宽的正常皮肤。治疗时,将有效工作面积8cm2敷贴器表面对准被照射部位,使敷贴器表面距皮损处3cm左右的高度。病损面积小于工作面积者,周围用4mm厚的橡皮保护正常皮肤。病损面积大于工作面积者,将病损面积划成与工作面积相等的敷块,依次敷贴照射。敷贴治疗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大剂量法,一般不使用此法,而用另外一种方法,为多次小剂量法,每次6~18Gy,总剂量为60~180Gy,隔日一次或每周一次,剂量的大小和疗程按瘢痕时间长短和机体对射线的敏感性而定。每次敷贴时,应细观疗效,再决定本次用量。1.2.2评定疗效标准按1983年6月全国放射性核素治疗会议(漳州

4、会议)统一治疗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局部病变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局部病变显著改变。好转:症状及局部病变部分改善。无效:症状及局部病变无改善或加重。52结果本组病例68例,痊愈34例(50%),显效20例(29.4%),好转14例(20.6%)。痊愈加显效属有效。3讨论皮肤瘢痕疙瘩是瘢痕体质的患者在皮肤受损或手术后,伤口周围出现严重的纤维组织增生及玻璃样变性所致。增殖性皮肤瘢痕疙瘩是缺氧造成的结果,缺氧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凸出并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大量胶原合成,且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血管阻塞加重缺氧,引起增殖性皮肤瘢痕疙瘩形成。瘢痕疙瘩高出皮表,生长迅速,超过原有

5、的病变位置向附近扩展为特点,多呈紫红色,常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奇痒难受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来解决。为此,我们应用90Sr敷贴器来治疗此病,起到明显的疗效(有效率79.41%)。临床上适用于β射线敷贴器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应具有下列性质:(1)半衰期较长,可免去经常性计算放射性衰变后辐射剂量的麻烦;(2)β射线的能量较高,便在组织中具有足够的穿透能力;(3)不伴发γ射线[1]。供临床敷贴治疗的放射性核素有32P、90Sr等。我们采用90Sr敷贴器。它的有效工作面积为8cm2,表面吸收剂量率为0.945Gy/min,半衰期为28.5年,放射出的最大能量

6、为0.546兆电子伏特的β射线。衰变后成90Y,它的半衰期为64.12h。放射出最大能量为2.273兆电子伏特的β射线,接着衰变成90Zr,后者为稳定性核素。使用90Sr敷贴器实际上是利用90Y的β射线。它在组织内射程为11mm,通过1mm剩余38%,2mm剩余15%,3mm剩余8%,4mm剩余4.3%,5mm剩余2.3%[2]。一定能量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作为外照射原紧贴于病变部位,通过β射线对病变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可达到治疗目的。因β射线有较强的电离能力,较弱的穿透力[3]。90Sr敷贴器治疗后常见的反应为:受照部位出现干性皮炎,痒感增加。色素沉着,干燥,有鳞屑样改变及

7、脱屑,个别有水疱、溃烂及局部发红,均为一过性的,无需特殊处理。敷贴治疗后疗效出现较为缓慢。如治疗无效或未痊愈,可于治疗后2~3个月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同样取得疗效。【参考文献】1赵惠杨.核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883.52杨爱民.核医学科手册.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0.3李少林,张永学.核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