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157
大小:722.07 KB
页数:136页
时间:2017-11-12
《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镇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三年十月131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目录前言I一、规划总则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编制依据2(四)规划范围5(五)规划期限5二、建设基础与形势分析6(一)经济社会环境概况6(二)优势条件与面临挑战7三、规划目标与指标15(一)规划目标15(二)指标体系17四、主要建设任务21(一)科学优化生态空间21(二)积极弘扬生态文化29(三)推进产业绿色转型37(四)大力改善环境质量49(五)着力打造生态人居60(六)加快建设生态制度69五、重点建设项目73(一)重点项目73(二)
2、资金来源86(三)效益分析86六、保障措施88(一)组织保障88(二)体制机制保障89(三)人才技术保障90(四)资金保障90(五)公众参与保障91(六)宣传教育保障92附录1指标解释93附录2生态红线区域名录117131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前言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2013年3月8日,习总书记对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提出“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建设美丽中
3、国作贡献”的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把“生态更文明”作为“两个率先”的新内涵、新标准,在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标杆。2013年7月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会上印发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的通知》,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把江苏建成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
4、好家园。拥有3000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揽长江,南与常州、无锡、苏州联体构成苏南经济板块,接纳上海、南京辐射,是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镇江市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12年底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将成为全国第5个、江苏第4个获得“国家生态市”荣誉称号的省辖城市。131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快速增长,镇江市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一
5、样,在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制度建设方面遇到了发展瓶颈。镇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生态市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结合镇江市“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创新创业、民生改善”四大行动计划实施,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实现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安全可靠、生态人居优美、生态文化先进、生态制度完善的建设目标,为镇江建成繁荣和谐、特色鲜明、业态领先、品质高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131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一、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五位一体”
6、统筹推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方针,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步提升,通过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镇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科学指导镇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为镇江建成繁荣和谐、特色鲜明、业态领先、品质高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为绘就“美丽中国”的江苏画卷作出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原则建设生态文明
7、,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也不是放弃工业化,而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使工业化、生态化相互融合,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2、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科学分析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镇江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征、经济基础紧密结合,针对地域特征量体裁衣,充分彰显镇江的区域特色,提出针对镇江特点的对策措施,科学指导镇江的生态文明建设。3、坚持规划的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