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ID:15188968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杨中传,和平,熊志举,王秀彬【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及疗效标准,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4月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强心合剂治疗。结果显效:43例,有效:27例,好转:5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以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中西医结合;疗效6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室和右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可以是特发性、

2、家庭/遗传型、病毒感染及或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或与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其心肌损害程度不能以负荷状况或缺血解释)有关的心肌病。组织学改变无特异性,临术表现多与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有关,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较为常见,可见于病程进展的任何阶段。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通常经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1]。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收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尚佳,现介绍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年龄30~72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

3、25例,平均年龄45.6岁。依据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20例、Ⅲ级38例,Ⅳ级22例,病程2~17年,平均4年,平均住院天数25天。  1.2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踝部水肿、乏力、心悸或晕厥、体循环静脉瘀血[2]。二维超声心动图:(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cm(女性)和>5.5cm(男性),(2)IVEF<45%或左心室缩短速率(FS)<25%[4]。  1.3治疗方法常规采用洋地黄+利尿剂+依那普利,合并心律失常者加豕胺碘酮,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加用美托洛尔,合并心肌缺血者给予辅酶Q10胶囊20mg口服,每日3次,盐酸曲美他嗪20mg口服

4、,每日3次,心功能Ⅲ6级以下者给予葡萄糖250ml+硝普钠50mg+盐酸多巴胺40mg静滴,疗程5~7天。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心衰合剂(种洋参3g、黄芪60g、枳实15g、附子15g、丹参15g、泽兰10g、益母草30g、桑白皮10g、葶苈子10g、车前子10g、生甘草10g、山茱萸30g等药物加减)。  2疗效判断与结果  2.1疗效判断显效:心衰症状消失,心功能Ⅰ级,胸片提示:心胸比例小于50%;有效:心功能KⅡ级,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心功能Ⅲ级,心衰症状改善;无效:心功能Ⅳ,临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显效:43例,有效:27例,好转:5例,无效

5、: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4%。  3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近十年来研究证实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以病毒尤其是科萨奇病毒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  辅酶Q10胶囊参与氧化鳞酸化及能量产生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盐酸曲美他嗪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的ATP,优化缺血心肌能量代谢,有助于心功能改善。多巴胺中等剂量作用于β61肾上腺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降低外周阻力[3]。硝普钠能有效降低心室的前后负荷,通过增加静脉的顺应性使心室的充盈快速下降,引起血容量从中心向

6、外周静脉再分布。它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主动脉顺应性使心室折充盈快速下降,引起血容量从中心向外周静脉再分布。它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主动脉顺应性。因此它间接增加了心排血量,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神经内分泌组织作用[4],能够延缓心室重构的发展。二者合用既可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又可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力、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对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命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避免硝普钠低血压的副作用。在静脉滴注硝普钠时,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硝普钠生物转化的副产物是氢氰酸和氰化物,经肝脏代谢形成硫氰酸盐,因此在肝肾功能衰竭患者,

7、心排血量降低或肝被动充血的患者容易发生硫氰酸盐和氰化物中毒,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6  中医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再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心脏虚损为本,并逐渐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影响和造成肺、脾、肾及肝脏的虚损和血瘀瘀阻,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是心气,心衰患者由于心气虚、心脏的泵血功能就降低,心输出量减少,细胞灌注不足而心悸、气短、动则加重,不能平卧、神疲乏力等心气虚的主要临床表现。心衰的病机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5],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趋同于心之阳气虚为本,瘀浊、水饮与瘀血互患为标之本虚标实理论,并五脏相关,以心为本[6]。心气不足则血行迟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