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

ID:15187845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证候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了解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的疗效及与其一般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保护胃黏膜、促胃肠动力基础上采用国产的ZW-3B型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加复方中药制剂离子导入法。处方:红花30g,赤芍30g,柴胡30g,川芎30g,白术30g等。诸药冷水浸泡2h,文火煎1h,纱布过滤取液500ml,将药垫用中药液浸湿放置在作用电极衬垫上,用纱布固定在中脘、曲池、足三里等穴位上进行中频理疗,每日1次

2、,每次20min,疗程如前。对照组予保护胃黏膜、促胃动力及中药口服等常规治疗。结果在总体疗效和各单项症状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在穴位的应用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是可靠的。【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郁证;穴位敷贴;离子导入  现在临床上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郁证的患者很常见,因此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随郁证的临床研究有着很现实的临床意义。本文对60例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伴有郁证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8  1.1一般资料  60例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伴有郁证的患者,随机分为

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29~65岁,平均(45.65±12.61)岁;疗程8~30天,平均20天。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9~64岁,平均(46.65±13.65)岁;疗程7~32天,平均21天。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国产的ZW-3B型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加复方中药制剂离子导入法。处方:枳壳30g,白芍30g,柴胡30g,川芎30g,白术30g等。诸药冷水浸泡2h,文火煎1

4、h,纱布过滤取液500ml,将药垫用中药液浸湿放置在作用电极衬垫上,用纱布固定在中脘、曲池、足三里等穴位上进行中频理疗,每日1次,每次20min。此外,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胃肠动力常规治疗。对照组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胃肠动力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证候积分的变化,积分的评定参照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1]。  2疗效观察8  (1)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心脾两虚为主,各占41.67%、38.33%。(

5、2)治疗组与对照组关于各单项症状的积分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两组对改善各单项症状均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治疗后两组间症状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对各单项症状分值的改善作用更强。(3)治疗组与对照组关于郁证的积分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6、<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对改善郁证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治疗后两组间症状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对郁证症状分值的改善作用更强。(4)治疗组证候疗效在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5)在总体证候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间症状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对总体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更强。(6)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

7、%,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3.1慢性浅表性胃炎伴郁证与心肝脾关系密切8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痛”、“痞满”、“嘈杂”等病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和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别主要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等证候。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以脾虚证候最为常见,约占三分之一,浅表性胃炎多为脾气虚证,萎缩性胃炎多为脾胃虚寒证[2]。又有研究发现浅表性胃炎以脾胃湿热证最为常见,

8、占68.63%[3]。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慢性胃炎的证候分布以脾胃相关证候最为常见。邱志楠等[4]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脾胃湿热证占76例,占总数的79%。吴荣祖等[5]以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为对象,对1022例作回顾性统计分析,采用中医证型覆盖方法进行统计,以上1022例统计中,脾胃虚寒证型601例(58.8%),显示胃肠疾病中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