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作者:徐庆龙,于福泉,刘通英,徐方桥【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辨证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2006-2007年本院2600名胃镜受检患者中,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达1782例,占受检总数的64.7%。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胃脘部疼痛、腹痛、泛酸、纳差、乏力、嗳气等。近两年,笔者对120例该病患者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剂进行辨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均来自鹤岗市人民医院。其中男96例,女24例;年龄26~54
2、岁;病程0.5~26年,以2~10年为多。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波及胃体、胃窦,120例患者中大多数在治疗前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而无满意效果。中医辨证分为4型,其中气滞型86例、气虚型8例、血瘀型12例、瘀热型14例。 2治疗方法5 2.1辨证施治 2.1.1气滞型 证见:胃脘胀闷或隐痛,嗳气纳差,泛酸嘈杂,生气后病情加重,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沉弦。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黄连、吴茱萸、海螵蛸、郁金、延胡索、甘草。 2.1.2气虚型 证见:胃脘胀满,少气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纳
3、少便溏,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无力。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砂仁、吴茱萸、鸡内金、蒲公英、甘草。 2.1.3血瘀型 证见:胃脘刺痛,食后尤甚,食欲不振,腹胀不适,舌有瘀点或舌质紫黯,舌苔黄腻,脉弦或涩。药用黄芪、紫苏梗、白芍、延胡索、五灵脂、三七、枳壳、乳香、没药、丹参、蒲公英、甘草。 2.1.4瘀热型5 证见:胃脘刺痛,食后不适,纳呆,灼热拒按,便干色黑,口渴思饮,舌苔黄,舌质红绛或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数。药用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丹参、三七、血竭、香附、黄芩、槟榔片。 2.
4、2服用方法上述药物按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配方颗粒袋装量配伍,每种药1袋,开水冲服,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 2.3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其中每2周随访1次,疗程结束后进行胃镜复查。 3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114例在第一疗程结束后结束了治疗,有6例患者接受了1个半疗程的治疗。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胃镜检查和病理报告炎症消退或消失者为显效;疗程结束后,偶有隐痛、腹痛、纳差,但症状较前有所改善,胃镜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报告有1项好转或改善者为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报告均无改变者为无效。结
5、果显效46例,占38.3%;有效72例,占60%;无效2例,占1.7%。不同证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表15不同中医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略) 4讨论本组观察病例中气滞型患者较多,为86例,占患者总数的71.7%,表明慢性胃炎多与肝郁气滞有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痛。”故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能促进小鼠胆汁分泌,加快胃排空,对脘腹胀满疼痛、泛酸纳差等症状有较好疗效。柴胡疏肝散还有抑制胃酸的过度分泌和止痛作用,能促进局部组织再生及溃疡快速
6、愈合,对调节消化道菌群的平衡、清除幽门螺杆菌(HP)有满意效果。瘀热型患者胃镜多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局部多有糜烂或出血,HP呈阳性。所用方剂中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芩等有苦寒清热、杀灭HP作用,并抑制炎症充血,对抗交感神经兴奋,镇静止痛;血竭、三七、丹参祛瘀止痛、改善微循环、减少炎症渗出、促进胃黏膜修复;槟榔消积、清除HP;香附理血行气;甘草和中缓急止痛,既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且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又能抑制因组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对病变组织具有保护作用。5 血瘀型患者以血瘀为主、湿滞为标,在治疗中要抓
7、住这个病理特点,所有药物以活血通络、改善局部血循环为主,佐以化湿导滞、理气和中、健脾化湿。气虚型治疗方剂中党参、白术补中益气、燥湿健脾;半夏、陈皮、茯苓健脾行气、利湿和胃、止吐;砂仁行气止痛;蒲公英清热利湿;鸡内金消食导滞、健胃消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共奏扶正固本、祛瘀生新之功效,使慢性胃炎得以痊愈。 本组观察患者服用的中药均为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每袋药均标明了所含的中药量,医生配方准确、灵活,患者服用和携带方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