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87808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以辽宁省辽阳市某中小型饲料企业的数据为例,运用已经构建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本激励状况作出评价,以期能提高公司的人力资本激励水平,提升行业竞争力。 【关键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修正模型;实证分析 笔者本着“基于贡献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的思想和人力资本有效激励的原则,结合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并且通过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的修正,已经构建得到了比较科学的符合样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 V=(E+C)/(1+r) 其中:C=(EBIT-ZR)/K 公式中的E表示人力资本的成本补偿,
2、C表示人力资本超额贡献所获得的资本收益,C也就是“超额收益分成法”模型中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即λRt。r为贴现率。由于超过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的收益视为由人力资本所创造,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C是资产超额收益的资本化。C应是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中由人力资本所带来的那部分收益。EBIT表示企业息税前收益;Z表示企业会计账面总资产,K表示企业的资金成本,R表示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 现以此修正模型对辽宁省辽阳市B饲料有限公司进行实证分析。5 辽宁省辽阳市B饲料有限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 2004年资产总计:150494.63 财务费用:10000 利润总额:-123710
3、.01 总经理年薪:60000 2005年资产合计:516655.48 财务费用:338.91 利润总额:-522226.54 总经理年薪:60000 据辽宁省当地统计局所提供的资料,该地区饲料行业平均息税前收益为250000,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为30%,根据相关的资料,代入上述公式: C=(250000-150494.63×30%)/[10000×(1-33%)] =(250000-45148.39)/6700 =204851.61/6700 =30.57 设银行贴现率为6% V=(60000+30.57)/(1+6%) =60030.57/1.06 =5663
4、2.61 结论:B公司若能够达到250000的息税前收益,则2004年乙的人力资本价值为56632.61。5 根据2004年B公司的报表资料,该公司的息税前收益为: EBIT=-123710.01+10000 =-113710.01。则: C=(-113710.01-45148.39)/6700 =-158858.4/6700 =-23.71 V=(60000-23.71)/1.06 =59976.29/1.06 =56581.41 结论:2004年根据乙对公司实际所作的贡献,乙人力资本价值应为56581.41元。乙人力资本实际作价60000。 根据相关的资料,代入上
5、述公式: C=(250000-516655.48×30%)/[338.91×(1-33%)] =(250000-154996.64)/226.67 =95003.36/226.67 =419.13 设银行贴现率为6% V=(60000+419.13)/(1+6%) =60419.13/1.06 =56999.18 结论:B公司若能够达到250000的息税前收益,则2005年乙的人力资本价值为56999.18。5 根据2005年B公司的报表资料,该公司的息税前收益为: EBIT=-522226.54+338.91 =-521887.63。则: C=(-521887.6
6、3-516655.48×30%) /226.67 =(-521887.63-154996.64)/226.67 =-676884.27/226.67 =-2986.21 V=(60000-2986.21)/1.06 =57013.79/1.06 =53786.59 结论:2005年乙人力资本价值应为53786.59元。乙人力资本实际作价60000。 评述:根据2004年和2005年的实际资料,B公司乙的人力资本价值实际数与应计数相差3500和6000元左右,人力资本激励过度。 【参考文献】 [1]张志宏.人力资源本定价: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7、,2002,(10):14-17. [2]刘琪,黄明勇.对我国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理论探讨[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3):52-55. [3]5吴华.关于人力资本参与企业赢余分配的探讨[J].金华技术学院学报,2004,(9):65-68. [4]郭玉林.隐性人力资本价值度量[J].中国工业经济,2002(7). [5]李汉通.基于贡献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J].生产力研究,2004,(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