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

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

ID:15185658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_第1页
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_第2页
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_第3页
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_第4页
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将6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使用自拟健脾清肝汤(由黄芪、党参、白术、泽泻、生山楂、丹参、赤芍、草决明、郁金、鳖甲、茵陈、柴胡、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使用肌苷、维生素C、脂必妥胶囊治疗;以上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0.00%;(2)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ALT、AST)、血脂(TCH、TG)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P均<0.05)。结论中药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并能促进肝功能和血脂恢复。【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健脾清肝汤;治疗应用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近年来脂肪肝的临床发病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笔者自2007年以来,运用中医辨证,自拟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本院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2~65岁,病程最长者20年

3、,最短者为新检出轻度患者;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67岁。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血清转氨酶(ALT、AST)升高及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的异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1]。标准拟定:临床诊断标准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1)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女性等;(2)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

4、量每周<40g;(3)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4)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5)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ALT为主,可伴有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增高;(6)肝脏组织学有典型表现;(7)有影像学诊断依据。影像学诊断:单纯性脂肪肝B超表现为:(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5、。仅具备(1)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1)项加其余1项以上者可确诊为脂肪肝。其中具有(1)和(2)者为轻度,具有(1)、(2)及(3)为中度,具有(1)、(2)及肝内管道结构无法辨认者为重度。  1.3治疗方法6  1.3.1治疗组采用健脾清肝汤,处方:黄芪、党参、白术、泽泻、生山楂、丹参、赤芍、草决明、郁金、鳖甲、茵陈、柴胡、甘草。湿热中阻者,去黄芪、虎杖;气滞血瘀加泽兰、青皮;肝肾不足加甘杞、女贞子。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  1.3.2对照组口服肌苷片,每次0.2g,维生素C,每次0.1

6、g,脂必妥胶囊(成都地奥制药厂生产)每次2粒,以上均每日3次。以上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Ridi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所定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及B超检查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肝功能正常,血脂下降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H下降>20%,TG下降>30%,B超检查肝脏形态及实质明显改善;有

7、效:症状、体征减轻,肝功能好转,血脂下降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H下降≥10%,TG下降≥20%,B超检查肝脏形态及实质相对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2治疗结果6  2.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对照组6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029,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见表2。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表2两组治疗前后ALT、AST比较(u/L,〖x〗±s)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8、3两组治疗前后TCH、TG血脂变化比较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TCH、TG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讨论  脂肪肝之病名未见于中医古籍及文献,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应属祖国医学“胁痛”“胀满”“积聚”6等范畴。该病主要是因饮食无度,过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引起。肝失疏泻、脾失健运、痰湿郁结、气血瘀滞所致,与肝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肝主疏泄,其功能表现为通调气机,又包括对多余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分解和排泄;脾胃为后天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