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8256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治体会1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治体会16例临床分析 【论文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6例住院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保守治疗,72h内死亡3例,转外院3例,10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易误诊、漏诊。做到早期诊断、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内形成夹层血肿并延伸所形成的,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我科2003~2008年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现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进行
2、探讨。 1资料与方法 6 1.1一般资料分析2003~2008年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16例主动脉夹层,男14例,女2例,年龄27~72岁,同时合并高血压的15例,冠心病的5例。临床表现:突发胸、腹、腰背部、或几处先后割裂样剧痛的11例,轻度疼痛2例,胸闷、气短的3例。查体血压升高的15例,双侧血压不对称或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者4例,周围大血管及心脏出现异常杂音者5例,双侧肺内哮鸣音及湿罗音者3例。辅助检查心电血氧监测16例入院后均行心电血氧监测,心率失常者7例,心电图大致正常者5例,低氧血症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增宽及/或发现双腔者2例,
3、伴主动脉瓣返流者3例,少量心包积液者2例。磁共振检查本组13例行主动脉磁共振检查,均发现夹层样改变。螺旋CT检查本组1例因首发腰部疼痛行腰椎螺旋CT检查,发现主动脉局部增粗,复查磁共振确诊。 1.2方法本组患者均入CCU病房,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心率、血氧等变化。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痛应用度冷丁、吗啡,应用硝普钠、拉贝洛尔、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静滴,口服倍他乐克,ACE-Ⅰ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严格控制血压,对休克患者应用多巴胺,使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之间。保证心、脑、肾灌注基本正常。 2结果 该组病情好转出院者10例,病情平稳转外院治疗者3例,死亡者
4、3例。 3讨论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内形成夹层血肿并向远端或逆行延伸所形成的,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1]。过去认为本病少见,发病率5~10例/百万人员/年。但近年来,临床诊断病例逐年增多,可能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相关病患的发病率增多和临床重视、辅助检查完善有关。本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及马凡氏综合征,其他有动脉硬化、损伤、炎症等,年老的发病者以高血压病因为主,年轻的患者以马凡氏综合征主[2],本组病例中,15例发病后测血压升高,其中4例不知自己既往患高血压,11例虽知,但平时血压控制不良,均≥140/90mmHg,符合本病的发病规律,但其中1例,发病
5、后测血压140/90mmHg,追问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日常血压120/80mmHg左右,考虑和动脉硬化有关,但从血压来分析,仍是较基础血压升高明显,应引起警惕。但本组病例6例青壮年患者仍然以高血压病因为主,这和近年高血压、动脉硬化年龄趋向于年轻化有关,应引起重视。此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其病情发展结局是:瘤样扩张的主动脉壁外膜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患者迅速出血、死亡或压迫一些重要脏器供血血管,引发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此病病死率的关键。6 本病发病时,多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疼痛部位、范围、强度常反映病变的大致部位、范围、强度及扩展情况。初发部位往往与主
6、动脉撕裂部位有关,目前多认为A型首发前胸,继之背部、腹部。B型首发背部,但有例外,如少见的逆行发展者,本组1例可能是此种情况,MRI确诊A型,但疼痛首发背部,继之出现头痛、头晕、胸闷、胸痛,较典型。本病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疼痛较轻,症状不典型,未及时确诊,从而未使血压充分降低,有可能使夹层进一步发展,甚至危及生命。本组病例中1例,初发症状感背部两肩胛骨间疼痛,并不重,血压轻度升高,心电图示慢性供血不足,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以冠心病治疗,疼痛一度消失,半月后突发剧烈胸腹疼痛,MRI示发现C型主动脉夹层,应引起重视。有的呈剧烈的胸背部疼痛,较多见,此时诊断须紧急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因一旦确诊为
7、急性心肌梗死,须立即应用抑制血小板、抗凝、甚至溶栓药物,但部分病例,早期鉴别有一定难度,因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早期可不典型,CTA及MRI虽可确诊,但均须搬移患者去放射科,耗时较长,有一定危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重要的无创方法,可床边进行,尤其对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可靠,其它类型时有漏诊。注意本组病例有5例行B超检查仅1例确诊,仍不能完全鉴别。此种情况,应首先对症处理,包括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