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62915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摘要] 应用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发病在1个月内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设对照组28例,对其用药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按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0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 脑梗死;头针+脉络宁;近期疗效 目前我国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而脑梗死是脑血管病发病较多的一种类型,很久以来国际国内一直在探索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但至今未得到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我院采用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脑梗死应用于临床取
2、得较好效果,本文对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住院58例发病在1个月内的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和单用脉络宁治疗近期疗效观察报告如下。8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入选病例发病均在1个月内颅内动脉系统梗死、有确切病史以及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经CT证实无出血,无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年龄在70岁以下。 1.2 分组方法 按事先编码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共30例,为观察组(头针+脉络宁组),男22例,女性8例,年龄在39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乙组为对照组,共28例,男20例,女性8例,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55.5岁,两组性别、年龄
3、、发病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1.3 治疗方法 甲组用头针、5%葡萄糖200ml、脉络宁30ml(静脉点滴1次/d),头针选用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0.45cm×0.50cm不锈钢长针,取得患者合作,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选定对侧足运感区、运动区、感觉区,针灸与头皮呈308°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进针,刺入0.5寸~1寸,进针后持续捻转2min~3min,捻轻速度200次/min,留针1h,留针期间反复捻针2次~3次,1次/d,10d为一个疗程,乙组用5%葡萄糖200ml、脉络宁30ml,其他辅助用
4、药两组同时应用。 1.4 疗效评定 根据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按轻、中、重进行了比较,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后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按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变化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按轻、中、重进行评分,按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证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8d,两组疗效对照情况,见表1。 表1 甲、乙两组治疗30天后疗效对比(略) 观察组基本治愈19例,占63%,显著进步8例,占27%,进步2例,占7%
5、,无变化1例,占3%,有效率为97%,对照组基本治愈9例,占32%,显著进步6例,占21%,进步3例,占11%,有效率为64%,说明头针配合脑脉络宁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于单独使用脉络宁治疗脑梗死。 3 讨论 脑梗死,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8,其发生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及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酒饮食,或房事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髓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从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传统针灸治疗,多为循经取穴,在患侧肢体上针灸,以患者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为最佳,未
6、能认识到偏瘫起因的根本、舍本逐末,疗效不理想。现代医学将脑梗死归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最新研究表明,缺血后1h,梗死灶周围会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其内还存在着大量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这些细胞仅能维持自身形态的完整,由于缺少能量的供应,无法行使原有的正常功能,通常可持续24h左右,如何挽救“缺血半暗带”,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头针是在继承针灸学理论及针刺治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神经生理、解剖等知识,通过多年反复研究及
7、临床验证后,总结出来的。其将大脑皮层功能区在头皮上的投影区作为刺激区,划分为足运感区、运动区、感觉区等,刺法上则为“三快针刺术”,即进针快、捻针快、起针快,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副作用少等优点。由本院在国内最早应用,传统的经络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8,所有阴经的经别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相合后上达于头面,奇经八脉中,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阳跷脉至项后会合于足少阳胆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