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60176
大小:76.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8-01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版)—电子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版)—电子书本文由wrxls123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一章概述中学教育心理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2、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或问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用?或问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一)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二)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
2、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4、简述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桑代克又出版了《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定。(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
3、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1)皮亚杰/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2)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二、前苏联心理学的发展(一)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二)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三)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起源(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③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④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总之,中学生社会性的
4、发展水平,是在动荡中、矛盾中不断提高,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3、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
5、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4、试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2)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认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和内容是什么?研究对象: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
6、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在教学
7、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端正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有有效性。(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