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ID:15158116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_第1页
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_第2页
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_第3页
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_第4页
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埋藏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作者:钱正明 黄建振 吴瑰丽 高峰【关键词】埋藏式起搏器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人是治疗心律失常等疾患的重要方法,可使患者休息和运动时的血流动力学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随着临床应用指征的不断扩大,接受起搏治疗的人群不断增加,与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将246例因心律失常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现急、慢性并发症以及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因缓慢性或恶性室性

2、心律失常住入院而置入永久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及双心室起搏器的患者246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26例,平均年龄(55.60±35.40)岁。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者236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置入者10例。246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141例、双腔起搏器105例(包括双心室起搏、三腔起搏器及ICD置入者4例)。71.2植入起搏器的方法10例起搏电极经右侧头静脉切开送入,222例起搏电极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

3、,脉冲发生器埋藏在右上胸部的皮下;14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左侧相应的部位。单腔起搏的患者的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双腔起搏者电极则分别固定于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部。三腔起搏者左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送入起搏电极置于心大静脉或其分支[1]。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之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46病例发生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情况如下。2.1 囊袋内积血及血肿 发生率为7.32

4、%(18/246)。分析出血原因,置入起搏器前使用阿司匹林者112例,其中14例出现囊袋内积血,134例未使用阿司匹林者4例出现囊袋内积血,两者出现囊袋内积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18例囊袋积血者的平均年龄为(75.43±14.21)岁大于无积血者平均年龄(59.52±710.2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5)。所有患者经抽出积血或局部清创处理而痊愈,无感染发生。2001~2003年独立手术之前较少,囊袋积血,后者集中

5、发生在独立进行起搏器安装的初始2~3年,之后逐渐减少。18例起搏器囊袋积血的病例与其他病例沙袋压迫时间均为6h,沙袋压迫时间与囊袋积血的发生没有关系。2.2起搏导线脱位发生率为1.22%(3/246)。心房电极导线脱位2例,均发生在术后二周之内,临床表现为起搏感知不良1例,起搏感知不良合并膈肌刺激1例。2例患者经X线证实后手术复位,术中发现患者固定电极导线的结扎线均松开,未起到固定电极导线的作用。心室电极导线脱位1例,表现为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由于患者症状出现在术后四个月,原电极导线与心肌粘连,无法复位,故

6、重新置入新的心室电极导线。心室电极导线置入五年后断裂1例,表现为起搏及感知功能消失,胸片证实可见导线断裂端。由于患者症状出现在术后五年,经头静脉径路植入新的心室电极导线。2.3 囊袋破溃及感染发生率为0.81%(2/246)。急性期无一人感染。切口愈合后0.5~1年囊袋破溃合并局部感染2例。2例患者中,1例1次清创后一期愈合,1例经2次清创无效,封闭原破溃囊袋,重新消毒起搏器后,在对侧进行第二次手术,一月后治愈出院。72.4 静脉血栓致右上肢肿胀1例经血管超声证实后予低分子肝素针及口服华法令片,半月后血栓消

7、除,出院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2.5无起搏器综合征、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ICD误放电及电风暴等并发症发生。3 讨论囊袋积血的发生率在手术者手术的初期发生率较高,随着手术量增加、操作熟练之后逐渐降低,说明操作经验与手法在避免此并发症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年龄、术前是否使用阿斯匹林有关(P均<0.05)。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的弹性降低,在鞘管撤出后,静脉不易回缩,起搏器的置入或多或少的在囊袋内遗留死腔,阿斯匹林的使用会导致微小血管的渗血,这些原因有可能导致积血的形成。因此,术前停止使用阿斯匹

8、林,直到术后10~15d。术中除了缝扎明显出血点外,对于经锁骨下静脉作为起搏导线入路的患者,缝扎电极导线在锁骨下的皮下组织部位,一方面可以达到固定起搏导线的目的,另一方面,消除了起搏导线的引流作用,造成不能迅速闭合的静脉渗血引流到囊袋内的可能性。对于缝合皮下组织前,渗血明显,但无明确出血部位者,放置引流条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2]。经过上述处理后,160例患者未再出现囊袋内积血。另外,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积血抽出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