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

ID:15146706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_第3页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_第4页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瘀泄浊汤;脂肪肝;痰瘀阻络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生率迅速上升,美国、西欧、日本普通人群NAFLD患病率为10%~24%,而肥胖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则高达57.5%~74%[1]。广州30岁左右人群脂肪肝发病率为20%~30%,上海某高校脂肪肝发病率为8.8%,北京某高校脂肪肝发病率为11%[2]。人们普遍认为,NAFLD会是未来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肝脏疾病,治疗NAFLD将是今后数十年肝病

2、科医生的挑战,尽管肝脏脂肪变性很少进展为严重肝病,但还是会导致部分患者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3]。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二次打击”学说、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为其发病机理。NAFLD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其次为减轻体重、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而目前尚无明确有效治疗脂肪肝的药物[4]。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以化瘀泄浊汤为主治疗NASH患者45例,并设易善复胶囊组45例为对照,取得较好疗

3、效,现报道如下。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8.1岁。纳入观察的病例,临床症状有乏力、胁痛、纳减等,或缺如,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大于60u/L(参考值10~40u/L),符合NASH的诊断标准,并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明显糖尿病。其中高脂血症有64例(71.1%),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53例(58.9%)。用B超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进行轻、中、重分级,轻度脂肪肝:肝回声轻度增强

4、,后方无衰减;中度脂肪肝:肝回声增强,后方及后1/3肝回声有轻度衰减;重度脂肪肝:肝回声明显增强,后方及后1/2肝回声衰减明显[5]。其中轻度脂肪肝29例,中度脂肪肝43例,重度脂肪肝1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脂肪肝严重程度、血清ALT值、血清甘油三酯(TG)值、BMI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10月中华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6]。8  2治疗方法  

5、2.1治疗组病人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服用化瘀泄浊汤:姜黄10g,生牡蛎(碎)20g,旋复花(包)10g,茜草10g,丹参15g,生山楂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20g,楮实子15g,白蒺藜6g,泽泻10g,冬瓜皮20g,白芥子6g,醋柴胡6g,白芍10g,枳实6g,炙甘草3g,将牡蛎加水200ml,先煎20min,余药加水400ml,浸泡1h,再将牡蛎煎剂倒入群药中,煎30min,取汁200ml,二煎加水400ml,取汁200ml,二煎混合,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对照组病人在

6、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服用易善复胶囊(北京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114),一次2粒(456m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治愈:B超检查无脂肪肝表现,ALT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好转:B超检查脂肪肝严重程度分级减轻,ALT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未愈:B超检查脂肪肝严重程度分级未减轻,ALT未降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8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ALT、TG、血清总胆固醇(T

7、ch)、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值变化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ALT、TG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Tch、LDLC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略)  表2治疗前后ALT、TG、Tch、LDLC变化(略)  4讨论  脂肪肝相当于中医“肝痞”范畴,腹中气血凝滞,积之日久结聚成块,偏在脘腹正中或略偏右者,曰痞[7]。脂肪肝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嗜食膏粱厚味者,《素问·阴

8、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中年以后,人体由盛转衰,代谢功能逐渐下降,其人水湿不运,痰瘀渐生,以致身体肥盛;嗜食膏粱厚味,营养过剩,致肝细胞内TG异常堆积,变生脂肪肝。《石室秘录》谓“肥人多痰”,隋·巢元方认为:“诸痰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