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4622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原发性骨质疏松568例发病的相关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骨质疏松568例发病的相关因素作者:胡丽叶朱旅云李晓玲杨少玲马利成王广宇单巍【关键词】骨质疏松;相关因素;骨密度骨质疏松(OP)是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病死率的重要病因,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OP的早期预防主要是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预防骨量的丢失。进入成年后应重视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以减少骨量的丢失。如何早期发现与OP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进入老龄后的OP发生率,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石家庄市35~55岁社区居民568例。排除肝肾功能异常、代谢性骨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2、、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且近期均未服用维生素D、钙剂或糖皮质激素。检测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筛选出OP者38例(6.7%)做为研究组。OP诊断标准采用第一届全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用骨密度(BMD)峰值减去2.0个标准差(s)。选取38例无OP者做为对照组。 1.2测量由同一人测量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5 1.3生化指标检测所有受试者于晚餐后禁食,于次日晨空腹抽静脉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服用75g葡萄糖粉后2h抽静脉血查餐后血糖除外糖调节受损者。 1.4BMD检测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
3、ger双能X线BMD仪检测每个受试者正位腰椎(L2~L4)BMD及骨矿含量。 1.5统计学处理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数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各组指标对比见表1。与OP组比较,非OP组BMI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收缩压、总胆固醇、尿素氮、血尿酸及空腹血糖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 2.2与OP发生有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有差别的因素BMI、收缩压、总胆固醇、尿素氮、血尿酸、空腹胰岛素、空腹血
4、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BMI、收缩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是OP的危险因素。见表2。表1两组各项指标对比(x±s,n=38)表2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5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OP发病率日益增加,由其导致的骨痛、骨折严重降低了人群的生活质量,并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全球约有2亿OP患者,而我国约有8400万人(包括骨量减少者)〔1〕。我国现在OP老年人3000万~6000万,占国内老年人的1/3~1/2〔2〕。因此,在进入老龄前对OP进行及早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较多报道认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OP。本研究发现血糖正
5、常人群,相对较高的血糖对于OP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长期较高的血糖可产生神经血管病变,加重骨的营养障碍,同时血管病变,血黏度增高,造成骨组织供血不足和缺氧,引起骨代谢紊乱,导致或是促进了OP的发生。另外,研究还提示胰岛素的保护因素,其可能机制为胰岛素有直接促进骨细胞有丝分裂作用,增加脂肪组织瘦素表达〔3〕,胰岛素也能作为其他激素(如瘦素、胰淀素)效应的标记物存在。5 肥胖和OP均是在各种高危环境因素基础上,多种易感基因加效应所致,为多基因复杂遗传病。许多研究显示,肥胖与BMD正相关,对预防OP发生有保护性作用,降低骨折风险〔4〕。本研究提示
6、相对高的BMI对于OP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脂肪组织分泌的一些调节因子有关,如瘦素、雌激素、脂联素等。近年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OP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5〕。本研究还提示OP的发生与收缩压可能有关,而血脂、尿酸对OP影响不大。 OP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6〕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饮食、户外体力劳动、吸烟、饮酒、疾病史与OP相关,亦有人〔7〕认为影响男性老年性OP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吸烟与饮酒,因为吸烟可以对骨胶原合成产生影响而对骨损害,同时还可使钙吸收减少,而饮酒主要是减少钙的摄入,还可以增加尿钙排泄。故烟酒均
7、有嗜好的人更起叠加作用。另外,有关血钙、磷、雌激素、睾酮、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降钙素等对OP的影响基本已成定论,而血压、尿酸、血脂对OP的影响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针对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探讨O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防治OP寻找措施和方向。由于研究例数较少,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尚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证实。【参考文献】 1刘学军.骨质疏松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1):166870. 2翁瑛霞.关注老年骨质疏松症〔J〕.中国处方药,2002;3:45. 3RosebumM,LeibelRL,H
8、irschJ.Obesity〔J〕.NEnglJMed,1997;337:396407.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