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ID:15139221

大小:29.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_第1页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_第2页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_第3页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_第4页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关键词】冠心病【摘要】目的为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改变(heartratevaribility,HRV)。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TF、LF/HF等指标对54例冠心病患者和6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24h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24hHRV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是一项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无创性检测指标[1]。近年来,一些研究报告指出,多种

2、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的HRV缩小[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HRV的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的HRV特点,本文对54例冠心病患者和62例正常人作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健康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55.8±7.9)岁,经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为正常者。冠心病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57.9±5.8)岁,其中陈旧性心梗20例,心绞痛34例,其诊断均符合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1.2研究方法采用美国DMS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记录仪模拟V1、V5和aVF导联连续监测24h,时间为早上

3、8时至第2天早上8时,在此期间维持正常的生活及活5动。记录数据经分析系统计算机软件处理,自动过滤异位搏动及干扰,提供以下HRV分析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全部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均值标准差(SDANN):24h内连续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标准差均值(SDNNI):24h内每5min一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内相邻正常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24h内相邻正常心搏RR间期的差>50ms的心搏占正常心搏总数的百分比;总频谱(TF);低频(LF);高频(HF);低频与高频比

4、率(LF/HF)。1.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以(ˉ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冠心病组与健康组HRV分析比较见表1。表1冠心病与健康组HRV指标比较(略)两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中SDNN、SDANN、pNN50、TF、HF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或P<0.01,其余各项指标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2心绞痛与陈旧性心梗HRV指标比较见表2。表2心绞痛与陈旧性心梗患者的HRV指标比较(略)两组比较,各项HRV指标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3讨论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5HRV)是指心率节奏

5、快慢或R-R间期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情况,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以及该系统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应答。心率变异性分析能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张力。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或交感神经张力增高。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pNN50等较好的反映了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状态。其值降低,反映迷走神经的功能减退,HRV缩小;其值增加,反映迷走神经的功能良好,HRV大。而频域分析指标中,LF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影响,HF反映迷走神经的张力,TF反映HRV的大小,LF/HF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平衡。本文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时域指标SDNN、SD

6、ANN、pNN50和频域指标中的HF、TF明显低于健康组,提示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受到损害,与文献结论相符[3]。而LF/HF无明显降低,说明冠心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张力的平衡性未受到影响。冠心病病人早期即可表现植物神经功能损害,资料[4]显示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后HRV均明显减低。有研究认为[5,6],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减低,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加大,在考虑年龄、心功能、心梗病史等相关因素后,HRV降低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危险性增加的独立因素。HRV分析是检测心脏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敏感的非侵入性定量方法。能早期发现冠心病病人的植物神经功能损害,了解交感神经和迷走神

7、经平衡性,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压力感受器的功能损害,判断冠脉血管病变5程度,判断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预测心脏性猝死。且因其使用方便,容易重复,有望在临床上获得更有价值的应用。但因其受影响因素较多,如昼夜节律、年龄、情绪、日常活动、体温、药物等,都影响其检测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参考文献1BiggerJT,AlbrechtP,SteinmanRC,etal.Comparisonoftimeandfreˉquencydomainbas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