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28124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从瘀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瘀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摘要】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阐发了瘀血在过敏性紫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探讨了从瘀论治的方药。【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从瘀论治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广泛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清,多数患儿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部分患儿与食物或药物过敏、昆虫叮咬、疫苗接种及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有关。从临床症状来看,当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紫癜风”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伴发肾脏损伤时,又与便血、尿血、水肿相关。本病的病因病机涉及风、湿、
2、热、毒、瘀、虚等,其中瘀贯穿本病始终,是本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瘀的成因及活血化瘀法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1瘀血是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理基础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机理复杂,各医家对其认识各不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8,治疗也有所偏重,但均认为瘀血是一重要因素,贯穿该病始终。但由于本病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体质强弱及发病后的不同阶段等因素的差异,使血瘀形成机理也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1.1因热致瘀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热邪密切相关。目前多数医家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多由于患儿素体热伏血分,加之外感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与营血相搏,灼伤血络,血不循经,溢
3、于脉外,发为紫癜。如《小儿卫生总微方论》所言:“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分,血浮热则流溢……血随经络虚处者溢,自皮孔中出也。”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里也曾说“热极沸腾发为斑……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皮肤而为斑”,明确说明紫斑的发生是由于热邪郁于皮肤,与气血相搏,血行失常,溢于脉外而发。而小儿稚阴稚阳,外邪更易入里化热,故紫癜多见于小儿。热为阳邪,易耗血动血,易于成瘀。如叶天士曰:“外感热病入血分易致血热血瘀。”《金匮要略》中也云:“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王清任更形象地说明了热邪导致瘀血过程,他在《医林改错》中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1.2因湿致
4、瘀8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其性趋下,易袭阴位。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紫癜多发于双下肢(膝关节以下),伴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腹痛、便血,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见水肿,这均与湿邪性质相一致。湿邪分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患儿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或虾蟹等动风之品,食之不化而成湿;内湿多由于患儿素体脾虚,运化失司,水谷不化津液,反化为水湿,湿困脾土,更影响脾土运化功能。不论外湿或者内湿,郁久化热,湿热互结,熏发于肌肤,血液外溢而成紫癜。湿邪即成,最易困阻中焦,碍气伤阳,阳气不布,则血行不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故日久成瘀,瘀血阻滞,导致津液外渗而为湿,湿瘀互为因果,终致湿
5、瘀互结。因此湿盛则瘀重,瘀重则湿更难化。正如朱丹溪所言:“血受湿热,久必凝浊。”1.3气虚致瘀正虚是紫癜发病的内因。《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紫癜发病与素体正气亏虚或久病耗伤正气有关。气血关系密切,“血随气行,气为血帅”,血的运行靠气来推动。紫癜患儿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或早期反复使用凉血解毒之品伤及脾胃以及某些患儿长期使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损伤人体正气,致使脾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凝滞,正如王清任所言:“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行而为瘀,此乃气虚血瘀也。”或者由于气不摄血,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瘀血;气虚日久,必伤及阳气,阳
6、气虚则内寒,寒则血液凝滞而成瘀血。如《素问》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81.4阴虚致瘀过敏性紫癜一般分为急性期和迁延期,前期多实,后期多虚。早期以血分热盛为主,热为阳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或者由于长期使用激素,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耗竭”,而这种耗竭的本质是肝肾阴虚,加之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从而造成患儿阴虚火旺的体质,故患儿可见口渴、颧红、多汗、烦躁等症状。津血同源,津血互化,津亏则血少,脉道失于濡润,涩而不通则瘀。正所为“夺汗者无血”,而周学海也言:“血犹舟也,津液者水也。”“夫人身之血,如胭脂然,有色有质,可粉可卓,其卓者,津液为合和也
7、。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瘀滞。”1.5久病致瘀中医学认为“久病多瘀”。过敏性紫癜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尤其伴有肾脏损害者,病程更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必定成瘀。温病学家叶天士早有“其初在气,其久入络入血”之论。《临证指南医案》多次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王清任亦言:“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瘀血过多,亦用此方(膈下逐瘀汤)。”提示后人,如若久病,常法久治不效,即使无瘀血征象时,仍可以投以活血化瘀方药。82从瘀论治的现代研究8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中医瘀血的概念已经突破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