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

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

ID:15127905

大小:27.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 _第1页
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 _第2页
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 _第3页
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 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力异常临床特点及诊断【摘要】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以及提肛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为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过强或过弱、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临床分子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分为协调性和非协调性。按症状出现时间不同,又分为原发性(产程开始既出现)、继发性(产程进展后出现)。临床上出现异常分娩多因子宫收缩力乏力为主。【关键词】产力异常子宫收缩原发性宫缩乏力临床特点一、病因学说多由几个因素综合引起,常见的有:1.精神因素产妇对分娩有顾虑,

2、精神过度紧张或受意外刺激,产程中进食过少,甚至有呕吐,过度消耗体力,产妇处于疲惫状态,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2.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双子宫,单角子宫等)造成宫缩不协调。双胎或羊水过多使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张,导致子宫收缩无力。子宫肌瘤或肌腺瘤等可影响子宫收缩。子宫发育不良,幼稚型子宫肌层发育差也影响其收缩能力。3.头盆不称及胎儿因素胎位异常,多见于臀位,横位,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儿过大,造成头盆不称。阻碍先露下降,胎儿先露部不能紧贴或压迫下段宫颈部位,因而不能很好地刺激局部神经节,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宫缩。44

3、.体质与内分泌因素产妇合并有急慢性疾病,体弱,身体过于肥胖或瘦小,血电解质紊乱,妊娠晚期产妇体内雌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或相互不协调,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二、临床特点及诊断子宫收缩乏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产程延长。2.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时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入某阶段后,子宫收缩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临床主要表现为产程进展缓慢,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下降缓慢,产程延长有以下四种不同情况:(

4、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延长是从有规律性子宫收缩到宫口开大3cm之间为潜伏期,因此必须识别假临产。临床上有两种情况之一应视为临产:①规律宫缩,间歇5~10分钟,持续30秒,并逐渐加强;②宫颈管消失,宫口逐渐开大,或使用杜冷丁后不抑制宫缩。初产妇正常约为8小时,最大时限为16小时,如超过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2)活跃期延缓或阻滞宫颈口扩张3cm至开全为活跃期,初产妇正常为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或宫颈扩张<1.2cm/h为活跃期延缓或阻滞;如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期为活跃期阻滞。(3)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为活跃期晚期

5、,胎头下降速度<1cm/h为胎头下降延缓,如停滞不下1小时以上为胎头下降阻滞。4(4)第二产程延缓或阻滞宫口开全后1小时无进展为停滞,>2小时为二程延长,总产程>24小时者为滞产。子宫收缩过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过强,过频。若产道无异常,宫口在短时间内开全,很快结束分娩,总产程不足3小时,称为急产。(1)对母体影响急产对母体可致宫颈,阴道,会阴的裂伤。接产时来不及消毒可致产褥感染。产后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易发生胎盘滞留或产后出血。(2

6、)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宫缩过强过频,影响胎盘血液循环,造成胎儿宫内缺氧,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死亡。胎儿娩出过快,胎儿在产道内的压力突然解除,可致新生儿颅内出血。2.不协调子宫收缩过强强直性的子宫收缩并非子宫肌组织功能异常,多是外界因素异常造成的,例如临产后产道发生梗阻或催产素应用不当等。临床上可见子宫呈强直性收缩,宫缩间歇时间短或无间歇。由于子宫的持续性收缩,触之如木板,在短时间强直性收缩后,胎儿缺氧,胎心明显减慢,甚至可引起胎儿宫内死亡。由于不协调的收缩可使子宫肌壁呈痉挛形成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为子宫痉挛性

7、狭窄环。多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在胎体的某一狭窄部位,常见于胎颈部,腰部。由于胎儿下降受阻,子宫体上段加强收缩,而下段越来越扩大,变薄,下腹部可见一环状的凹陷,子宫下段压痛明显,产妇常伴有剧烈的腹痛,扪诊可触及凹陷的缩腹环,称为病理缩复环。病理缩复的出现是子宫破裂的先兆,应紧急处理。三、鉴别诊断4产力异常与宫颈难产鉴别:后者宫颈坚韧或水肿,宫颈口难以扩张,而子宫收缩乏力的宫颈软,并有一定程度的扩张,仅产程进展缓慢。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参考文献[1]凌萝达,顾美礼.难产,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

8、1,287.[2]曹缵孙,苟文丽.围产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9.[3]陈荣敏,周梦熊.131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5):259.[4]梁荣辉,杨皑琨.高原地区头位难产311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6,4:39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