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

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

ID:15117907

大小:262.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8-01

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_第1页
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_第2页
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_第3页
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_第4页
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加霞: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分析刘加霞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lliujiaxia@263.netTel:8167609713120488008四则运算:意义与问题解决“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与学生对其的理解“运算”作为一种技能:背后的基本概念仍然是数概念,数概念的核心是“位值制”、“单位”。怎样计算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仅此决不充分!运算是一种“模型”: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建模思想”:学生会“计算”与会利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加、减法的意义定义:“两个数合并为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合并”?部分与整体?一个一个的变多?一个一个地减少?学生对于

2、“加法”的认识有丰富的背景经验,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但减法则不然。成人对“加、减法”的理解是一个自动化的行为,容易忽视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学生关于加、减法的概念结构单一性结构:20以内,一个一个的,本质是“计数”。学生的理解经历以下三阶段:1.依赖于直观实物,计数从“头”开始2.直接“计数”并且从第一个加数开始继续数3.利用已知事实(例如“凑十”)进行计算:数感学生的现实状况是什么?需要研究!学生关于加、减法的概念结构多单位概念结构:竖式计算,相同单位对齐。需要以下三条件:1.同数位的数才能运算;2.同一数位上的数的运算与个位上的数的运算完全相同;3.“进位”与“退

3、位”核心:位值制,单位(组合式多重单位与序列式多重单位)语言:汉语的优越性教具:“计数魔方”与“计数器”问题解决:加减法的应用加、减法的意义的两类应用:1.合并(比较):静态的(两个量)2.增加(减少)性变化:动态的理解(一个量)3.“生活数学”与“形式数学”本质是一样的:三个量,已知两个求第三个。小学阶段渗透“形式数学”可行吗?适度抽象有价值,例如互逆关系。但抽象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我们怎么办?真正的研究!教学的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做?重视“20以内数的计算”,达到自动化程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计算,而非机械训练。训练多少就能达到自动化呢?计算机时代下

4、计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学生的错误是什么?根源是什么?乘除法:意义与问题解决模型等量组的聚集:一嘟噜一嘟噜地连加,“每……共……”结构倍数问题:我的岁数是你的3倍,你9岁,我几岁?映射问题:一只猫有4只爪子,5只猫共有多少爪子?配对问题:3男5女,一男一女做游戏,有多少种搭配?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本质与区别可以不强调“乘数与被乘数”吗?前两者与后两者不同:地位的对称与不对称要不要强调“两种除”?乘除法的难点与常见错误难点:多维变量,产生“新量”分数、小数乘除法的难处:1)每千克糖果25元,买5千克这样的糖果要花多少钱?(乘法)2)每千克糖果21.25元,买0.85千克

5、这样的糖果要花多少钱?(除法)为什么?错误观念的干扰:“乘变多,除变少”学生的错误到底是什么?产生根源是什么?真研究!尴尬:“机械算法”的教学(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但是为什么?能否让学生理解?两个案例<乘法的初步认识><列竖式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师A的课从生活引入:“一家有3口人,每人吃2个橘子,一共吃了几个橘子”。给出概念:2+2+2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2*3=6。强化:摆三角形、买文具、买气球、分糖学生所获得的‘乘法’的知识是“事实性知识”。教师B的课活动引入:摆小棒列式子计算:感受“乘法”的必要性“慢点说,我写的跟不上了”、“你们

6、一起说,要不我听不清了”、“我的胳膊都写酸了(并做出动作)“太多了,真麻烦!”、“你就说有几个‘4’吧?”一种新表达方式:乘法突发事件:“12+9”通过符号进一步理解:到底什么是“运算”?“两个得一个,结果唯一确定”两个集合,一个对应法则;蕴涵函数的思想课程表就是一个运算举一个非数学计算的“运算”的例子运算律是整个代数学的基础从代数的角度来看“运算”算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代数:不太关心“运算”的现实意义与模型,关注的是“运算律”,关注的是一种代数的结构。现实中“尴尬”的估算情境一:某校期末考试卷上一道估算题:“每个足球78元,买2个足球,请你估计150元够吗?你是

7、怎么想的?阅卷时发现,学生几乎全是用精算算出结果的:“因为78×2=156,156>150,所以够”算不算对?给不给分?为此,教师们争论不休。现实中“尴尬”的估算“好像只有您的课堂中才用到估算。”教师陷入了尴尬中,反思起自己的教学过程:⑴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了估算。⑵抽象地谈在两个算式中:“388+120,388+110“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我们需要对每个数先进行估计,再估计它们的和。——“388”可以怎么估?(380,390,400,300)——在388+120,388+110中,你打算分别怎样估“388”,才能不仅快,而且与实际结果相差最小?生1:3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