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09968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切口护理、造口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对肠造口满意率100%。结论加强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直肠癌肠造口护理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低位性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改变了患者正常的排泄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工肛门,这样不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也给其生理、心理等方面造成极大的痛苦,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和指导,有
2、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临床资料2003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施行结肠造口术120例,年龄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岁。手术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和直肠全部、肠系膜下动脉和周围淋巴结、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5cm直径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乙状结肠近端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造口坏死狭窄等并发症。2护理2.1术前护理42.1.1心理护理术前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个性化护理,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安慰开导患者。介绍结肠造口的过程、原理、
3、方法及术后护理知识,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使患者了解造口手术只是将排便处由原来的肛门移至左下腹部,对消化功能无大影响,只要学会造口护理,保持乐观态度,就能将其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程度[1]。2.1.2造口的定位选择术前护士应与医生以及病人家属共同选择造口部位,使患者术后易于护理,造口器材便于装载,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更要在术前定位,并在造口处做好标记。2.1.3肠道准备直肠手术前必须进行肠道准备。无结、直肠肠梗阻的患者术前3d进食少渣半流、术前2d进食流质,对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高龄体弱有不完全肠梗阻的患者术前3d进食流质。术前3d番泻叶6g冲水代
4、茶饮,术前2日晚用肥皂水灌肠。术前1日晚用肥皂水清洁灌肠。术前3d口服甲硝唑+庆大霉素8万U,3次/d,肌内注射维生素K,对无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高龄体弱者,饮食可不用限制,术前1d进流食,午餐后0.5-2小时内口服10%的甘露醇1000-2000ml,可有效导泻,清洁肠道作用快。2.2术后护理2.2.1心理护理术后鼓励患者面对现实,让患者及家属多与相同病种的患者交流,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造瘘口。鼓励患者家属在床边协助,以消除其厌恶情绪。42.2.2保护切口人工肛门开放早期大便稀薄,次数多,护士应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将腹部切口与人工肛门用塑
5、料薄膜隔开,防粪便污染,保持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如污染或被血液渗透及时更换。2.2.3造口周围皮肤护理一般术后2-3天开放造瘘口,开放早期大便稀薄不断流出,护士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保持造口处皮肤清洁,用生理盐水、含碘消毒液等清洗,并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在周围涂皮肤保护剂如复方氧化锌软膏[2],防止肠内容物直接与皮肤接触刺激皮肤,防止局部炎症、糜烂,发生造口周围皮肤炎。同时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充血、水泡、破溃等。2.2.4并发症的护理①肠段回缩、出血、坏死:结肠造口一般于术后2-3d肠蠕动恢复后开放,要密切观察,如出现肠黏膜颜色发暗
6、、发紫、发黑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②造瘘口狭窄:为预防造口狭窄,开放1周即可开始扩张造口。③便秘:患者术后1周下床活动,锻炼定时排便。如进食后3-4天未排便或因粪堵塞发生便秘,可插入导尿管灌肠,导尿管长度一般不超过10cm,常用灌肠液为液体石蜡油或肥皂水,灌肠时压力不宜过大,以防肠穿孔。2.2.5康复指导①人工肛门袋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②饮食护理:饮食要有节制,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便频易产气食物;避免进食气味大的食物;避免或少吃富含粗纤维食物。③出院指导:一般患者半年后即可恢复工作,但应避免重体力劳
7、动及增加腹压的活动,以防造瘘口结肠黏膜的脱出,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如发现造瘘口狭窄、排便困难,必须及时就诊。3讨论4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挽救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命的一项措施,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切口护理、造口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康复指导,通过护理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意识到人工肛门的重要性,可有效地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参考文献[1]牛玉玲.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肠造口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109-110.[2]田明雪,杨爱菊,张艳萍等.结肠造口
8、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17-31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