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ID:15108368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_第1页
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_第2页
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_第3页
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二聚体的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肺栓塞诊治中的价值应用。方法采用日本进口全自动血凝仪CA-1500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8例PTE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栓塞病人的D二聚体水平比健康人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缓解后其值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显著差别,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简便快捷敏感性高,可作为鉴别肺栓塞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关键词】D二聚体肺栓塞肺栓塞指内源性或外源性

2、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国外资料显示病理解剖证实为肺栓塞的病例仅11%~25%生前得到确诊,致死性肺栓塞临床正确诊断率仅为1/3,提示肺栓塞确诊率依然很低[1],我国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病理解剖资料显示,肺段以上的肺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11%[2]。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误诊率高,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其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地位和价值,为肺栓塞快速诊断提供较为方便可靠的指标。1 资料与方法41.1资料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胸外科、呼吸科以及ICU

3、住院的肺栓塞病人共78例,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龄62岁,经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确诊。健康对照组采集健康体检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岁,无长期用药史。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1.2方法引用日本进口全自动血凝仪CA-1500,采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试剂为Sysmex公司配套试剂,方法采取静脉血1.8mL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0.2mL(9∶1体积)作为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标本3000r/min,离心15min后取血浆备用。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在1h内完成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每次试验时质

4、控物与标本一起检测。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计包进行统计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计量资料实验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2结果78例肺栓塞组病人的D二聚体水平比40例健康人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缓解后其值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3讨论D二聚体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4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产生的特异性终末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正常人血浆中基本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血浆中发生凝固

5、反应,纤溶系统被激活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肺栓塞是由于静脉系统或右心内形成的血栓脱落或肺动脉内血栓形成堵塞肺动脉造成的,肺栓塞发病率高预后严重,是肺部疾病中最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血栓形成时血浆凝血因子Ⅴ,Ⅷ4等物质增加,蛋白C及蛋白S减少,血小板聚集黏附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导致肺栓塞,由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而使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加。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导致高误诊率及高病死率。据报道发达国家死于肺栓塞者有70%生前未得到诊断。近年国内文献报道的误诊率在50%以上,常被误诊为心肌梗死、肺炎、胸膜炎及心包炎等。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在

6、30%,但经过充分治疗病死率可降低至2%~8%。因此很有必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查,以提高检出率降低病死率。螺旋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DCPTA)已被认为是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其具有创伤性、技术上较复杂、费用昂贵、未能普及而延误诊断的缺点。临床上很需要一种简便易行又相对敏感,创伤性小的客观检测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治疗。检测D二聚体的水平作为排除肺栓塞的筛选诊断试验已得到公认。D二聚体检测能够用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方法简单、快速。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作为非创伤性检查,对于排除肺栓塞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78例肺栓塞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

7、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证实了肺血栓栓塞形成时会引起继发性血浆纤溶酶活性增强,因而相应的D二聚体的含量也会随之明显增高。本研究同时也发现,治疗后缓解组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与治疗前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相比明显下降,这说明病情好转时凝血和纤溶机制的紊乱逐渐得到纠正。对于临床上肺栓塞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的患者可进行血浆D二聚体筛选,小于0.5mg/L的患者可排除肺栓塞,以避免创伤性检查,对于血浆水平大于0.5mg/L的患者则优先考虑螺旋CT等放射线检查,以进一步证实肺栓塞。血浆D二聚体测定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值的高低被视

8、为体内高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