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

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

ID:15105215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_第1页
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_第2页
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_第3页
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8例胸、肺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胸、肺疾病患者异常Q波变化与胸、肺疾病的关系。方法对68例胸、肺疾病患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入院后无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或其它原因所致异常Q波的诊断依据。结论对胸、肺疾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病理性Q波”改变者,应密切结合病史及其它辅助检查等资料,明确诊断,合理用药,可避免误按心肌梗死治疗,延误病情。【关键词】肺疾病;心电描记术;异常Q波笔者通过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住院的68例胸、肺疾病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改

2、变的分析,旨在探讨异常Q波的改变与胸、肺疾病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2~79岁,平均50.23岁;其中慢性肺心病51例,急性肺栓塞5例,气胸12例。既往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大致正常22例;低电压、T波低平9例;ST段改变17例;ST-T改变22例;肺型P波19例;右心室肥厚21例;心电轴右偏25例;顺钟向转位29例;左心室肥厚伴劳损5例;室性早搏7例;房性早搏4例。4  1.2方法①采用日本光电9130P型心电图仪,行常规十二导联描记;②符合异常Q波的诊断标准[1

3、]:Q波时间>0.04s,深度超过同导R波电压的1/4。  2结果  68例患者中出现Ⅰ、aVL导联异常Q波11例;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18例;V1~V3导联异常Q波39例。该组患者入院无心肌梗死病史,入院后亦无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或其它原因所致异常Q波的诊断依据。出院前复查心电图异常Q波消失35例,异常Q波变小12例,未有明显改变21例。  3讨论4  异常Q波是心肌细胞病变后失去除极能力,出现电静止,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产生一病理向量,表现在心电图上的Q波,心肌病变如心肌梗死、炎症、坏死以及

4、纤维化等均会导致异常Q波出现,非心肌梗死性心脏病如左右心室肥厚、肺心病、预激综合征、心脏外伤甚至心脏外疾患亦可导致异常Q波出现,肺气肿、肺栓塞、自发性气胸(尤其是左侧气胸)、颅内出血及颅脑血管疾病、高血钾、尿毒症、暴发性肝炎、消化系统疾病、大量输血后等,有些为一过性Q波,当病因去除,病理性Q波即可消失。  慢性肺心病患者其发生异常Q波的机制一般认为由于肺部过度充气、横膈下降、右心室肥大使心脏顺钟向转位呈垂直位,心尖朝前内,V1~2甚至V3~4导联都朝向右室腔,可呈QS或RS型,类似前间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偶尔可在下壁导联

5、中出现异常Q波。但心电图还有肺型P波、电轴重度右偏、低电压、顺钟向转位等表现,深吸气时或按常规位置低1个或2个肋间隙重新记录心电图QS型可转变成正常的rS型,且随着症状的改善Q波随之而消失,不难与心肌梗死相鉴别。本病系非梗死性Q波的常见原因,据统计,慢性肺心病尸检资料表明[2],无心肌梗死病灶而生前心电图有异常Q波者为6.8%~22.9%。  急性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栓塞时,肺动脉内阻力急骤增加,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同时肺缺血缺氧,左心回心血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流量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低血压及胸痛

6、,类似心梗的临床表现。心电图Ⅲ导联也出现Q波并伴有T波倒置,但急性肺动脉栓塞引起的Q波<0.04s,深度不超过同导联波的1/4,Q波之后伴有或不伴有R波,Ⅱ、aVF导联Q波不明显,Ⅲ、aVF导联的ST段无抬高,Ⅰ、Ⅱ导联ST段下移,右胸导联出现轻度ST段上抬和T波倒置,常伴有高尖的肺性P波[3],同时Q波持续时间随病情的改变而改变或消失。Q波历时短暂,同时可伴有心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右室增大等改变是本病的主要鉴别点。4  气胸患者特别是左侧气胸,由于胸腔内大量积气造成心脏位置改变和激动传导不良,心电图

7、表现类似前壁心肌梗死图形,同时可发生电轴右偏、QRS低电压及心前导联的T波倒置。体位改变时心电图改变明显,坐位及立位时电压增高。气胸一经治疗后,异常Q波等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  因此,ECG出现异常Q波,未必一定是心肌梗死,要注意对异常Q波特点的观察分析并注意其动态变化,密切结合病史、X线、心电向量、超声、酶学等资料,同时进行ECG动态观察、复查对比、观察ST-T的时相变化以明确诊断,合理用药,避免误诊误治,延误病情。【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王青云

8、.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附10例典型的心电图报告)[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5(2):116-117.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