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ID:1510390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1页
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2页
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3页
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4页
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关键词】胸腔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的胸腔穿刺放液方法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将7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胸腔穿刺后接引流袋和胸腔穿刺后用注射器抽液的方法。结果2组患者在放液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胸腔穿刺后连接引流袋的放液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既方便了操作者,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胸腔穿刺放液引流袋护理  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治疗非常重要,当大量积液时,因纵隔脏器受压而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可危及生命,胸腔穿刺抽液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迅速解除

2、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缓解症状、解除患者痛苦。为减少传统方法抽液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了胸腔穿刺后连接引流袋的放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5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科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共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23~70岁,平均52岁,经B超及X线检查为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  1.2方法1.2.1实验组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穿刺点选择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龙胆紫棉签

3、在皮肤上标记,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用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术者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先将针座后连续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右手持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胸腔抽出液体后,连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将引流袋放置在距穿刺点的最低位,利用虹吸作用将液体放于引流袋内。1.2.2对照组胸腔穿刺后接50ml注射器,将液体抽出放于容器内。  2结果52.1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表12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略)  2.2两种方法并发症的种类见表

4、2。说明改进的胸腔穿刺放液方法可明显降低胸腔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预防胸腔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胸膜反应有较好的作用。  表22种胸腔穿刺放液法合并症发生例数构成(略)  3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因为胸腔积液的影响,出现呼吸困难或疼痛等症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及紧张。为此,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及必要性,介绍穿刺的操作方法,使患者及家属对穿刺术有所了解,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其恐惧及紧张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当针头穿入胸腔后,嘱患者切勿咳嗽,以免使胸内压力增加,引起脏器损伤和移位,抽液时若出现头晕、冷汗、心悸、面

5、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50.5ml,密切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防止休克。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减,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由抽胸液后迅速产生的肺复张后肺水肿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湿音,PaO2下降,X线显示肺水肿征,此时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控制液体进入量,严密监测病情及酸碱平衡。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6、,引流袋必须低于胸腔,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腔造成逆行感染,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主要注意呼吸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急促及憋气情况,以便及时与医生联系。4讨论5  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内为负压,利用虹吸作用可将胸腔积液顺利放入引流袋内,应准确记录液体量及作好积液颜色性质的观察,有利于消毒处理,同时可防止胸腔积液对环境及患者衣物及被服的污染。用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时,胸膜腔内压力变化较大,对胸膜产生的刺激也较大,胸膜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连接引流袋放液,由于液体是以均匀的速度流出,且可根据患者的不

7、同情况(如积液量多少、患者体质情况等)调节流速,所以胸膜腔内压力变化较小,对胸膜产生的刺激也小,不宜引起胸膜反应或由于胸腔压力骤降而导致的肺水肿及循环障碍。引流袋可与穿刺针的胶皮管衔接严密,医生抽液时不用担心接头处分离,也不用两指固定橡胶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给操作带来方便。当胸腔内积液放尽时,可从引流管中观察到液面随呼吸而上下波动,有助于操作者判断是否拔针或向胸膜腔内注入药物。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方法,由于需反复抽吸、反复夹管及连接注射器,增加了漏气及感染的机会,且容易造成穿刺针在胸腔内活动,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参考文献1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8、版社,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