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0093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16例脐带隐性脱垂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例脐带隐性脱垂护理体会【关键词】脐带;脱垂,隐性;护理 胎膜未破时脐带位于胎先露的一侧,或位于胎先露与骨盆壁之间称为隐性脐带脱垂。产 妇在分娩过程中脱垂脐带因不易被发现或触及,故诊断较困难,对新生儿危害大,是分娩期 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及时观察、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围生儿能否存活的关键,如 处理不当,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胎儿缺氧甚至死亡[1]。自2008年1月~12月我院产科接收分娩总数为5121例,发生脐带隐性脱垂16例,占分娩总数的0.31%,因加强对隐性脐带脱垂的认识,及时诊断处理,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母儿预后良好,现将其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脐带隐性脱垂产妇16例,年龄19~41岁;孕36~41周。其中初产妇7例,经产妇9例。胎位异常9例;胎膜早破5例。5 1.2分娩方式及围生儿预后11例因胎心改变立即行剖宫产术,1例重度窒息,10例轻度 窒息;5例因宫口开全,立即行阴道助娩,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4例轻度窒息。2例重度窒息 新生儿均为头先露,转新生儿科分别治疗13天和16天后痊愈出院,追踪1年无后遗症,其余 新生儿预后良好。 2护理 2.1产程观察护理 2.1.1胎膜未破的护理胎膜未破的孕妇,在产程进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宫缩与胎心变 化,有条件最好用胎心监护
3、仪持续监测,若发现有胎动、宫缩过后胎心突然减慢,胎监反复 出现深大的变异减速的应高度怀疑脐带隐性脱垂,立即报告医生并处理。 2.1.2胎膜已破的护理胎膜已破的孕妇,应抬高臀部,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心,如有胎心改变即行阴道检查了解是否出现脐带脱垂或隐性脱垂。 2.1.3胎动的观察在产程进展中,助产士将手放于孕妇腹部,观察胎动情况,若胎动频繁,伴胎心率减慢,基线平直,为脐带隐性脱垂受压后胎儿缺氧所致,应及时处理。5 2.1.4阴道检查胎膜未破者,在先露前方可触及搏动与胎心率一致的条索状物滑动,其 位置随体位变化,基本确定为隐性脐带脱垂。已破膜的
4、,难以判断,靠阴道检查确诊困难 多在剖宫产或顺产时明确诊断[2]。 2.1.5胎心出现变异减速的紧急处理对未破膜者,应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抬高臀部或采 取侧卧位,防止脐带受压,并按医嘱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和子宫松弛剂如斯泊丰。已破膜的,除上述处理外,阴道检查者的手可在阴道内将胎儿先露部上推,以减轻脐带受压。 2.1.6分娩方式的选择根据宫口扩张程度及胎儿情况进行处理,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宫口尚未开全,估计短期内不能分娩,胎心由快变慢者,应迅速行剖宫产术;如产程进展良好,宫口开全胎头已入盆,估计在10min内分娩,且经处理后胎心率能恢复至100次/min以上的,则
5、行会阴侧切尽快结束分娩。 2.2心理护理对脐带隐性脱垂的,因胎心变化大,产妇心情紧张、恐惧,护士应在配合抢救的同时,关心和安慰产妇,解除其恐惧,使其积极配合处理,正确对待胎儿意外情况。5 2.3适时人工破膜对临产后胎先露未入盆者,尽量不做或少做肛诊;必须行人工破膜时,应于宫缩间歇期高位破膜,在手指引导下,用针尖在高位刺破羊膜囊,同时手指留在阴道 内让羊水缓慢流出,以免脐带随羊水流出时脱出,破膜前后均应听胎心,严密监护胎心,如 有异常及时处理。 2.4产后护理 2.4.1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对胎心出现异常者,均必须请儿科医生到场抢救新生儿。 同时备好吸痰器、
6、氧气、气管插管、新生儿喉镜、急救药品等,并准备好辐射抢救台,胎儿 娩出后立即置抢救台保暖,清理呼吸道,给氧,建立新生儿呼吸。 2.4.2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出现隐性脐带脱垂的产妇,因担心胎儿的安危,产妇均相对 紧张,影响子宫收缩。因此,无论是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在胎儿娩出后,应立即静推或宫肌 注射催产素20u,按摩子宫,并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如有损伤立即缝合,并给予抗感染治 疗,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每日用碘伏擦洗外阴2次,并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3讨论5 任何有脐带脱垂危险因素存在的,都应警惕脐带隐性脱垂的发生。胎先露与
7、骨盆入口 平面不能严密衔接时均有发生脐带隐性脱垂的危险,常见原因有胎位异常、头盆不称、骨盆 狭窄、多胎妊娠、早产、羊水过多、脐带过长等。本组有9例以胎位异常为脐带隐性脱垂的 主要病因,其中又以头先露危险性最大。为降低脐带隐性脱垂的发生率,应加强孕期保健, 及早发现和纠正胎位异常。临产后的连续胎心监测尤为重要,胎监及B超均有助于及早发现隐性脐带脱垂,如反复或持续胎心减慢应尽快结束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3. [2]李长忠.妇产科急危重症[M].天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