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

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

ID:15096885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_第1页
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_第2页
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_第4页
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中存在获取私人利益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前都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但公开增发新股前进行的是正的盈余管理,而定向增发新股前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与定向增发新股的类型有关。  关键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增发新股;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13)01-0118-12  一、引言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配股是我

2、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配股就逐渐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增发新股,且定向增发新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控制,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缺位,不仅经理人代理问题十分严重,而且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的现象也很严重。大股东利用股权再融资方式在证券市场上“圈钱”,严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黄少安、张岗,2001;耿建新、刘文鹏,2001;夏云峰、温佐望,2006)。我国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配股、公开增发新股等再融资规定了业绩要求,上市公

3、司往往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操控利润,以达到监管部门规定的再融资标准,或者通过虚增利润来提高股票发行价格,从而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蒋义宏、李颖琦,1998;孙铮、王跃堂,1999)。陈小悦等(2000)的研究发现,刚达到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他们认为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配股权。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是面向广大投资者,股价越高,募集到的资金就越多,因此控股股东在公开增发新股前有强烈的动机调高利润,以此提升股价。章卫东(2010)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前也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可见,为了达到在证券市场上“圈钱”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

4、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时都会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时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和方式是否相同呢?如果不相同,其差异体现在何处?本文将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前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仅局限于配股和公开增发新股,本文的研究比较了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与定向增发新股前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增进对两者盈余管理动机的认识;(2)本文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理论,比较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中盈余管理问题,可

5、以进一步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从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的视角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提供经验证据;(3)通过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的目的,有利于深刻认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的严重性,为监管层加强对大股东行为的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本文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相当严重,大股东为了在证券市场上“图钱”,往往会在股权融资前进行盈

6、余管理。ShleiferandVishny(1997)认为,当大股东几乎掌握了公司的全部控制权时,他们更倾向于制造控制权私有收益,而这些收益并不能为小股东分享。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大股东与小股东代理问题更加严重(叶祥松,2000;刘峰等,2004)。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时,大股东为了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大股东可能通过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来达到在证券市场上“圈钱”的目的,而中小股东的利益却受到损害。  许多研究文献也证实了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中,大股东存在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私人利益的现象。Aharony、LeeandWong(2000)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首次

7、公开发行前后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应计项目的变化情况后发现,大约80%的上市公司在IPO前两年和当年存在盈余管理,其主要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是加速赊销(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明显增大)。Teoh、WelchandWong(1998)、DuCharme、MalatestaandSefcik(2004)等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前可能通过提高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调高发行公司的业绩,从而提高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我国学者也找到了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的证据。蒋义宏、李颖琦(1998)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前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公司业绩,目的是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