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

ID:15085390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1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_第1页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_第2页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_第3页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_第4页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摘要:清末经学解体以后,儒家思想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面临着根本性的挑战,经典的注解和叙事被现代学术的学科研究形式所取代,除了社会巨变所导致的现实意义的消解之外,儒学在思想的传递方面也遇到了空前的危机。本文分析了经学瓦解后,儒家经典之身份性的改变,与新学术体系的扞格难入,被“材料化”而分科治之的困窘。对熊十力开创的哲学化的儒家思想诠释之路径做了描述与分析,指出由熊氏开头、唐君毅和牟宗三等光大之、以思想观念的发挥为中心的哲学路向,极大地拓展了儒家思想现代转化的空间,为儒学的主体性重

2、建、叙述方式的更新,以及融会西学和重新进入到主流的学术话语圈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作者简介:景海峰(1957—),宁夏贺兰人,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儒家思想向来以经典诠释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经书的注解是历代儒者的学问主业。到了20世纪,这一情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注疏古经不再是新儒家人物十分关切的事情,甚至新儒学思想的推进也多半不依赖于经典源泉所提供的动力,而是别有他途。儒家思想之诠释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显然是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发育与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分科治之的学问格局和古典学术日渐材料化的身份,使得传统儒学以经典诠释为中心的系统架构已难以为

3、继,只得另谋出路。一般的情形是:自觉承续儒家志业、发展和推进儒家思想的学者,基本上采取了观念演绎和思想诠解的路向,所操之业接近于哲学或思想史,而不走通常训诂考据的路子。相反,在形式上较为接近传统之经典诠释的文字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专家,则往往缺乏继承和发展儒学的愿望和动力。所以,以经典诠释为中心的儒家诠释学在20世纪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重大的转向,经典不再是思想诠释的中心,经典的神圣性和权威性都大大地降低了。儒家经学形态的裂散状和碎片化,更使得经典系统的完整性不复存在,经典更多地是被抽离化为各式各样的观念,重新地加以拼装和组合,以显现其文本诠解的当代意义。这样

4、一来,儒家诠释学就不再是围绕着经典本身的释义,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思想展开的诠解,即由注解性的经学变成了观念论的哲学。一、清末经学解体之后,儒家经典的身份性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文本被重新配置:《诗》入文学,《书》、《春秋》为历史,《易》是哲学,《礼》则多半归于政治学和社会学,“四书”成为思想史的材料,《尔雅》理所当然地“落户”11到语言学。这样,原有的经学系统便完全被拆散和打乱了,具有某种结构性的经学形态不复存在。和经学形式相匹配的学术格局、文本群落、叙事话语,以及治学的理念和方法等,也都随之瓦解,渐成为明日黄花。1化“六经”之内容于现代学术的各个分科部类之中,是

5、以大学体制为标志的主流学界所采取的普遍方式。与此不同的是,仅有少数较为保守的学者采用了化西学学科于“六经”之中的相反路向。马一浮的“六艺统摄西学”说,可为代表。《泰和会语·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云:“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举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因《易》明天道,凡研究自然界一切现象者皆属之;《春秋》明人事,凡研究人类社会一切组织形态者皆属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政治、法律、经济统于《书》、《礼》,此最易知。宗教虽信仰不同,亦统于《礼》,所谓‘亡于礼者之礼也’。哲学思想派别虽

6、殊,浅深小大亦皆各有所见,大抵本体论近于《易》,认识论近于《乐》,经验论近于《礼》,唯心者《乐》之遗,唯物者《礼》之失。”(《马一浮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册,第21—22页)这一势单力薄的“抵抗”,虽路向不同,但在比较中西的方式之下,裂解经学系统、拆散经学的完整性,却效果如一。在经学体系碎裂和漂散化的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十分重要。一是经学形态被置于新学术的对立面,从而在整体上遭到否弃。晚清自康有为始,掀起经学内部变革的巨大波澜,引入西学、西术以摧破传统的经学体系。梁启超谓:今之儒者,八股而已,试帖而已,“是则中国之学,其沦陷澌灭一缕绝续者,不自今日,

7、虽无西学乘之,而名存实亡,盖已久矣”。2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后序》,《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以科举形式呈现出来的经学形态遭到了人们的彻底厌弃,严复有所谓八股“有大害三”之说:一曰“锢智慧”,于经“讲之既不能通,诵之乃徒强记”,俯首就案,仅为功名,实际百无一用;二曰“坏心术”,“务必使之习为剿窃诡随之事,致令羞恶是非之心,旦暮槁亡,所存濯濯”;三曰“滋游手”,以士为独尊,养就大批“游手之民”,成为社会之疣痈。3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一册,第40—42页。这些说法颇能表露出当时社会上的一种普遍心声。所以,后来的废科举、兴新学,经学

8、在整体上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