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84665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加强学校德育的精细化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学校德育的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的德育效率在年初教育工作会议上张局长强调指出要以“两个转移”为核心,努力提高学校工作的管理水平。并规定2006年为“管理效益年”,为此,乡中心校要求各校要以量化管理为切入点,在各项工作中有机的践行精细化管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学校德育践行精细化管理不但势在必行,更应首当其冲。通过近半年的操作和实践,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一个工作思路,管理什么,怎么管,是否做到了精细化。其次要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精细化管理力求做到全面、具体、精细、可操作性强。要在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管理中做到确定一个目标,构建两个网络,形成一个整
2、合,即实效“121”工程。一、确定一个目标即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学校德育工作是要全力打造一支能立足本职,严格要求,敬业实干,主动服务,敢于负责,勇于争先的新型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要努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这是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归宿。二、构建两个网络。一是在学校德育队伍中构建和谐有序的管理网络,学校工作要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要通过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有机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育人的管理网络整体,最终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员参与育人
3、的良好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创设一个环境。教育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某项工作乃至整体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校风的好坏。要想实现“明礼仪、守规范、文明向上、讲民主、重团结、齐心协力”的良好校风,就需要一个环境的支持。学校的领导核心应为学校创设一个充满正气,人人争先,上进心十足,责任心处处体现,团结合作,充满和谐的环境氛围。教师在这一环境中,优秀者得以彰显,不足者知耻而后勇。这样的环境支持源自领导核心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评比精细,奖惩分明,激励有度,敢于直面,敢于担当,思想工作到位。”还源自一个意识,只有先想到,才能做到。如实行周一领导核心例
4、会制,反映上周或近期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安排本周的工作重点及精细化的安排;充分发挥校代会的职能作用,引领上级的指示精神,服从民意,解决学校实际存在的问题,相信群众是最具智慧的。实行民主集中制,正如荣校所强调的那样“集体领导,民主监督,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三心的统一,(即领导的用心,中层的上进心,基层的责任心。)才能政令畅通;才能营造一个良好育生环境。简单地讲:就是学校要给教师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适合健康发展的环境支持。正所谓“众志成城,其力断金,众志不诚,蛇可吞象。其次,要达成一个共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
5、往只注重教学,而忽视了育人,殊不知社会主义建设者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德而无才不行,有才而无德更可怕。这就需要达成一个共识,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明确目标,把握基本要求。1、全体教职工要充分的认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因,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学校的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保证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向,有着主导的作用。 2、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
6、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自己、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3、小学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教育内容,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着重抓好二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倡导以集体主义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教育。二是抓好和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德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冷静地分析《小学德育纲要》中为我们指明的德育工作方向,并根据这个方向,制定出具体的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即在德育目标的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对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目标递进层次。每一学期确定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重点,开展分层训练,评比。我们要看到,儿童和少年具有一种天然的社会直率性,当他聚聚到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时教育者应当明白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白,什么是黑,我们该马上拿出最公证的态度来,不能有丝毫的含糊!我们应努力使这种第一次的社会经验在儿童和少年的生活中保留一辈子。意识很重要,他能指引人的行动
8、,也能成为人行动的动力。第三,加强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管理、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