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

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

ID:1507831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_第1页
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_第2页
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_第3页
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_第4页
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晚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外交析论●王福春“以夷制夷”是清朝政府在其后期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和策略。这个政策是中国传统的合纵连横理论与西方的均势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中的产物,是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从疑忌转向依赖的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所谓“以夷制夷”就是这样一种政策:即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利用或依附某国来对抗另外的国家,谋取实现本国的外交目的。但是,“以夷制夷”外交本质上讲是一种弱国策略,是弱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种手段。在自身的实力不足的情形下,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借用别国的一些力量,也就是打

2、外国牌,有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战国时期的小国东周和西周,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执行了一条平衡的外交路线,即在强国间保持等距离政策,用比较灵活的外交手段,利用各国的矛盾,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以延续本身的存在。再如,美国曾在独立战争时期打法国牌,日本曾在同沙俄斗争时打英国牌,都取得了成功。当然,一定的国力是成功地实施“以夷制夷”的前提。从世界外交史上看,很多国家包括某些强国亦实行过这一策略。如英国就是运用此道的高手。然而,象清朝政府这样不思自强自立,一味依靠外国,并长期奉行“以夷制夷”政策,即一直把开放全中国,让西方列强都保有特权这种

3、情况,当成可以利用的局势,使其互相发生矛盾,避免一国独霸中国,却是罕见的。尽管清政府提出和实行“以夷制夷”政策的本意是要利用某些外国势力来抵制另一些外国势力的侵略,但结果却是饮鸩止渴,加速了中国社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一“以夷制夷”原是春秋时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对付周边非华夏民族的一种策略,后来为历朝君主所继承,成为对付周边藩属和国内少数民族的传统手法。根据这种策略,中国统治者利用一部分所谓夷狄去遏制另一部分更为强大的夷狄,或者利用一些强大的夷狄去控制另一些弱小的夷狄。在古代,“以夷制夷”也叫“以夷伐夷”或“以夷攻夷。”如《汉书·晁错传》曰:“以

4、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利也。”《后汉书·邓训传》云:“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载:“今幸遭天受,此虏分争,以夷伐夷。”《明史·李材传》亦曰:“给事中唐尧钦等密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夷”是相对于“夏”或“华夏”而言的,原是中国古代对东方民族的贬称。《礼记·王制》:“东方四夷。”春秋以后,成为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的泛称与蔑称。《孟子·梁惠王上》:“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清朝统治者尽管本身出自“夷狄,”但却继承了中原汉民族世代相承的华夷观念,恢复和建立了以朝贡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东亚宗藩国际体系。当时

5、清朝的周边属国有:朝鲜、越南、琉球、缅甸、老挝、暹罗和不丹等。清王朝认为中国是地处中央的天朝上国,各国与它的官方来往都是万方来朝。清朝对属国的政策一般是“册封”和“朝贡。”遇有属国国君即位,中国朝廷要派遣使臣持敕书、印信前往册封。属国则被要求定期派使臣到中国都城向皇帝进贡。如朝鲜1年1贡,琉球、越南两年1贡,缅甸10年1贡。中国作为宗主国则要对前来朝贡的使臣设宴款待,并给予巨额的赏赐。清政府营造的这种“天子守在四夷”的华夷秩序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没有受到严重的挑战。直到西方殖民主义者来到东亚以后,特别是1840年英国发动可耻的鸦片战争并用武力打

6、开中国大门以后,朝贡制度才开始走向瓦解。面对传统华夷秩序的瓦解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以夷攻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例如,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曾主张,除英国外,允许所有其它外国与中国通商以及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建立新式水师等。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在1844年编纂了《海国图志》一书,总结了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明确提出了“驭外夷”的根本办法是“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即联合与英国有矛盾的国家,以牵制其力量;同时学习西方的“长技,”使中国在军事上赶上西方。魏源在《海国图志》

7、中写道:我们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基于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的分析,魏源还主张实行“以夷攻夷”的计策,即联合美国和法国从海路进攻英国本土,联合俄国和廓尔喀从陆路进攻印度,支持暹罗收复新加坡,这样使英国四处受敌,不敢来远犯中国。可是林则徐和魏源等人的进步主张,并未被清朝最高统治当局所采纳。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充军新疆。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后,1847年和1852年又经过两次修订,但直到1858年才呈交御览。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日本统治者对魏源的著作却十分重视。该书推动了日本的倒幕和明治维新运动。两次

8、鸦片战争之间,清政府面对强敌纷至,束手无策,被迫提出了“羁縻”之计,其中亦包含了“以夷制夷”的想法。1858年4月8日,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