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ID:15078153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孢子虫的初步研究_第1页
孢子虫的初步研究_第2页
孢子虫的初步研究_第3页
孢子虫的初步研究_第4页
孢子虫的初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孢子虫的初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孢子虫的初步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水产养殖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孢子虫的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课题,本文主要就孢子虫的寄生、识别、和防治方法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实用指导。【关键词】寄生;孢子虫;识别;防治方法;寄生在鱼类的孢子虫种属很多,虫体较微小,在众多的孢子虫中,由于寄生的数量不多,因此危害不大,但有些种类往往寄生数量很大,且孢子虫寄生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体的各种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内有数种孢子虫寄生。近几年来爆发的异育银鲫孢子虫病[1],来势猛、传播快、死

2、亡率高,孢子虫寄生在多种淡水鱼的鳃、头、鳍、躯干上,可引起鱼体发黑、消瘦、皮肤发炎、呼吸困难而死。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苏北地区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1.孢子虫的寄生1.1孢子虫的寄生孢子虫属顶复门(PhylumApicomplex)的孢子虫纲(ClassSporozoa),均营寄生生活,而且大多数为体内寄生,通常无运动器官和营养器官,依靠胞膜渗透吸取营养[2]。部分孢子在蚕、蜂、鱼类、牲畜乃至人类,无不为害,例如家蚕微孢子虫、粘孢子虫、肉包子虫、疟原虫等。它们裹在孢子之内,才能潜入自然界,由孢子传至其他生物,这是孢子虫生活史中

3、的一环。孢子虫是一大类致病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关于鱼病孢子虫就有不少,肠系膜、腮、皮肤、脑、脊髓、内脏都可以寄生,粘孢子虫是鲤类的主要病害生物,一般要防治为主,如果出现鱼群感染再去治疗就太晚了。1.2孢子虫的传播5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孢子虫从鱼体释放到水体中有两条途径:一是被鱼直接吞食或从鱼体的伤口处进入,在鱼体内继续繁殖,周而复始,形成爆发流行;二是孢子释放到水体后被水生寡毛类如水蚯蚓吞食后,在寡毛类的体内繁殖大量的放射孢子,再次释放到水体中被鱼体吞食或从鱼体伤口处进入,在体内繁殖,形成爆发流行,危害鱼类。由于孢子在鱼体内形成的孢囊坚韧的外

4、壳,药物很难进入。任何外用药物在这个阶段都很难有效。特别是在这个阶段往往是药的品种用的越多,药量越大;鱼的死亡越严重,损失越惨重。这些教训屡见不鲜。孢子虫的发病时间从5~10月都会发生,但暴发时间一般在7~9月为甚。2、识别下面以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常见孢子虫病为例,分别介绍其识别方法2.1鲢碘泡虫病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由鲢碘泡虫寄生在白鲢各种器官组织中引起,其中尤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主,如脑、脊髓、脑颅腔内拟淋巴液、神经、嗅觉系统和平衡、听觉系统等,形成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孢囊[3]。鲢鱼苗刚出膜即可被感染,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是危害1足龄白鲢,疾病严重时

5、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病鱼的肉味不鲜而腥味重,并且很瘦,所以未死的鱼商品价值也受严重影响。此病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都有发生,尤以浙江杭州地区最为严重。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消瘦,头大尾小,尾部上翘,体重仅为健康鱼的一半左右,头长为尾柄高的2.95倍(健康鱼为2.2-2.3倍),体色暗淡无光泽;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死;死时头常钻入泥中;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而死,故称疯狂病[4]。剖开鱼体,可见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肝脏、脾脏萎缩,腹腔内有腹水,小脑迷走叶显著

6、充血;病鱼严重贫血。2.2饼形碘泡虫病草鱼育苗期间的一种严重鱼病。由饼形碘泡虫寄生引起,主要寄生在草鱼的肠壁,尤以前肠的固有膜和黏膜下层为多;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以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鱼苗下塘后12天即被感染,引起大批死亡;当水温27-30℃时,该虫在草鱼鱼体内发育一代需12-15天;用老化6-8个月的孢子进行人工感染草鱼鱼苗,100%发病。主要危害全长在5厘米以下的草鱼,同池混养的鳙、鲢、青鱼不患病。该病流行于5-7月,尤以5-6月为甚。饼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白色小胞囊,胞囊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病鱼体色

7、发黑;消瘦,腹部略膨大,鳃呈淡红色,贫血,肠内无食,前肠增粗,肠壁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当大量饼形碘泡虫寄生在脊椎时,可引起鱼体弯曲。饼形碘泡虫寄生在鲤鱼苗种的肌肉内,形成白色胞囊,病鱼体表高低不平,生长缓慢,疾病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5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3野鲤碘泡虫病野鲤碘泡虫寄生在鲮鱼鱼苗、夏花的皮肤及鳃上,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或点状胞囊[5],尤以体表为多,严重时影响病鱼的呼吸、游动和摄食,最后衰竭死亡。该病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等地。野鲤碘泡虫寄生在鲤的鳃弓及鳃上,形成大量灰白色瘤状大胞囊,这些大胞囊是由许多小胞囊融合而成,胞囊有宿主形成

8、的结缔组织膜包围,严重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