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7254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构想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构想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构想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构想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式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目前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种是由图书馆自建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通过电子扫描技术将馆藏的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文献。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需要逐页扫描的纸质文献数量巨大,数字化扫描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目前这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方式已经很少有图书馆采用。除非对于那些本馆特
2、有的馆藏文献。第二种是投入资金购买商业性数字化文献资源,其中包括商业性的电子图书资源、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以及其他商业性数字化文献资源。由于这种方式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被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所采用。不过,这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方式,也存在着动辄投入数万、数10万、甚至上百万的巨量资金,而且往往每年都需要不断持续投入,否则就难以获得更新的数据的问题。而然,恰恰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文献购置资金方面,往往不具有非常充裕的优势,因此使得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难以购买大量商业性数字化文献资源。第三种方式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开放获取数字
3、化文献资源,使之建设成为本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1]。由于这种方式一则具有数字化文献资源可以完全免费获取全文,二则所需要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不需要花费任何建设资金,三则数字化文献资源的类型要多余商业性数字化资源的多种优势,因此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构想 1.建设方针 增加馆藏、满足需求、节约经费。建设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本馆的数字化馆藏文献资源,并联盟以此作为满足用户对于所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服务的基础。尽管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来源
4、渠道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一律是具有免费全文获取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正是在这种前提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在零成本的条件下建设本馆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 2.文献来源 自己检索、建库建站、链接使用。自己检索,就是本馆投入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互联网检索和查找所需要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对于检索到的这些文献资源,还需要经过实际验证方可予以确定。因为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互联网上显示为具有免费全文开放获取性质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但是实际上却存在网站无法打开、文献资源无法下载或无法免费下载等多种情况。所以,经过实
5、际验证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已经检索到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建设相应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数据库,目前多采用按照文献类型分类的方法予以建库。当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源数量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将这些文献资源网站的网址链接到本馆网站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栏目中,并明确说明这些文献资源均属于具有免费全文性质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可供用户免费全文在线阅读或下载获取利用。 3.文献类型与数量 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作为突破口,逐步增加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的类型[2],最终建设多达约50种的文献资源体系。目前,我国
6、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基本已经建成,不仅文献类型丰富,而且数量也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中的主干资源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这其中包括处理后总瓦片数达到数10亿的电子地图文献、数10亿份的网盘文献、上亿份的文档文献、千万余件的专利文献、数百万种的电子图书文献、上百万篇的电子论文文献、数10万篇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文献、数10万部的古籍文献、10余万件的标准文献、约10万篇的学术会议文献、约10万集的学术视频资源、数万张的随书光盘文献、数万门的精品课程资源、数万部的地方志文献、数万部的家谱文献、数万部的讲座资源、上万种的电子期
7、刊文献、上万部的学术会议报告视频文献、上万门的慕课资源、数千种的电子报纸文献、数千部的家谱文献、数千门的慕课资源、约千个的电视台直播资源,以及综合性的中国科技资源等在内的庞大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集合体[3]。如此庞大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数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职院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各类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需求。 4.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 主要包括正常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和非正常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两种。前者包括在线阅读获取与利用方式,以及利用下载器、阅读器、浏览器、播放器等相应软件工具的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利用保存文件、自动、订阅、网
8、盘、手机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以及通过文献的合成、分散、压缩和复合方式的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等正常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抄、打字、打印、录音、录像、照相、截屏、专用软件等多种非正常下载与获取方式[4]。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