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内语段练习

七下课内语段练习

ID:15063407

大小:22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七下课内语段练习_第1页
七下课内语段练习_第2页
七下课内语段练习_第3页
七下课内语段练习_第4页
七下课内语段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下课内语段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课内语段阅读训练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第二段1、上一段文字中写到的“朱文公”指的是宋朝的。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2分)6.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7.这段文字写的是的景色。8.用原文中

2、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概括。9.用横线在这段文字中划出总写句。10.从这段文字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到来写景的。11.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这段文字写景是。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菜畦.()桑葚.()斑蝥.()攒.成()13.语段中加点的“这里”是指,“它”是指。14.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6分)(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15.本文运用

3、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6分)(1)写视觉的:;(2)写听觉的:;(3)写味觉的:。16.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4分)1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2分)()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1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2分)()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

4、景物。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1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2分)20.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突出它们的动态。2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四件事”?22.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

5、23.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提示:句式的角度、修饰的角度、描写的角度等)124、选项填空。(6分)A静态描写B动态描写C植物D动物E由下到上F由上到下两个“不必说”前者写的是,属描写,按照的顺序描写;后者写的是,属描写,按照的顺序描写的。25、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写。26、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3分)(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在上文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

6、语。(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的“味”的意思是:。(2)“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中的“相宜”的意思是:。3.什么时候是捕鸟的最佳时机?用波浪线在原文上面出。4.第一段详写了捕鸟的时间、、、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5.第一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为什么?6.给第一段用“//”分层,并概括层意。7.第二段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8.这段文字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起什么作用?9.根

7、据拼音写汉字。mì()食bǐ()谷白jiá()性子很zào()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两样:___相宜:____11.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答:12.这段文字叙述的重点是()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E.冬天可以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C.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D.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捕鸟充满了乐趣13.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不超过11个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捕鸟需要什么样的

8、先决条件?15.本段的层次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三)(“出门向东,不上半里——我遇见过好几回了。)1.释词:方正:宿儒:2.文中提到的孔子,你知道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吗?3.“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对此理解不当的选项是()A、鹿是匾下面的装饰画。B、先生要学生对匾行礼,学生以为对匾和鹿行礼。——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