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

《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

ID:1502247

大小:46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2

《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_第1页
《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_第2页
《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_第3页
《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_第4页
《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逻辑》(南航-郎大地)6归纳推理 7类比和假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归纳推理第一节归纳推理的性质和特点1-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讨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主要讨论二者区别。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前提是一般性原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前提是个别的具体现象。因此,前提的数量也不同。归纳推理的前提常常较多,不像演绎推理一般是三段论形式。前提和结论的范围关系不同。演绎推理结论的范围不超出前提,而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前提。因此,结论的性质不同。有效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而归纳推理的结论有或然性因素。这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互相依靠,不可缺一。第六章第一节.21-2.归纳推理的客观基础客观物质世界的确实存在性

2、及其普遍联系性,客观事物的可知性。归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思维过程从实践到认识这一飞跃中重要的方法。运用归纳推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大量占有有关归纳对象的感性材料。占有材料的步骤:取得材料。取得感性材料的手段有观察、实验等等。整理材料。整理感性材料的手段有分析、比较、分类、综合等等。第二节归纳推理的方法2-1.完全归纳法考察某原理对象的所有个体,根据每个对象都有某属性的事实,断定这一类事物都有这一属性。穷举统计就是一种完全归纳。完全归纳法要求前提正确,还要求考察一类事物的所有对象,不得遗漏。完全归纳法的只限于考察数量有限、条件许可的对象。完全归纳法

3、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是必然性的。然而完全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其结论是从个别对象的性质得出的概括性知识。第六章第二节.22-2.简单枚举归纳法考察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根据考察对象无例外地具有某一属性这一情况,断定这一类事物都具有这一属性。简单枚举归纳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完全归纳法所受的限制。简单枚举归纳法结论超出了前提范围推理的根据,有随机性、局部性,所以结论是或然的。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法的可靠制度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尽可能扩大枚举事实的数量和考察面,尤其注意考察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下事物的情况,增大可靠性概率。特别重视反例,一旦出现与预期结论相

4、矛盾的情况,预期结论即不能成立。简单枚举归纳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第六章第二节.32-3.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法不满足于无例外这一简单条件,深入考察对象和属性间的必然联系和具有属性的原因,再作出结论。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归纳法主要区别:根据不同,科学归纳法不仅仅是依据枚举具体事实和无例外,还要考察事物和属性间的规律性联系。因此,方法不同,一是单纯概括事实;一是综合运用了必然性的演绎推理、确定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及其他一些客观规律。结论性质不同,一是科学规律;一是经验规律。结论的可靠程度于前提数量的关系不同,简单枚举归纳法可靠性与前提数量成正比;科学归纳法结论的可

5、靠性则不完全取决于枚举事实的数量,结论更可靠。第三节 确定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归纳法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工作就是分析事物,发现事物和性质、关系之间的因果联系。客观现象A必然地导致了现象B的产生,那么,A就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时间上顺序性一般是因果联系的具体表现。有因果相承关系的现象时间上先后相承,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有先后相继关系的现象则不一定有因果关系。19世纪英国哲学家穆勒归纳了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具体方法,一般称为“穆勒五法”,又叫“穆勒氏方法”或“归纳五法”。第六章第三节.23-1.求同法(又称契合法)规则:如果在被研究对象(

6、结果)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条件是共同的,那么这个条件就是对象的原因。结构:场合1.A、B、C……a场合2.A、C、D……a场合3.A、B、E……a∴A和a有因果关系提高求同法的可靠程度和精度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扩大调查研究范围。观察次数越多,同一现象出现场合间条件差异越大,准确率越高。注意科学分析综合。找出各种条件的本质联系和区别。第六章第三节.33-2.求异法(又称差异法)规则:两个或几个场合只因一个条件不同而不同,被研究对象只出现在其中一个场合,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与被研究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结构:场合1.A、B、C……a场合2.-、B、C……-a∴A和a有因

7、果联系运用求异法,要注意两个问题保证不同场合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不能有其他差异。注意确认这一条件是对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第六章第三节.43-3.同异并用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规则:几个不同场合,有某条件就出现某现象,没有某条件就不出现某现象,则这一条件是这一现象的原因。结构场合一(正事例组)场合二(负事例组)1.A、B、C……a1.B、D、E……-a2.A、C、F……a2.B、G、H……-a3.A、E、G……a3.C、D、F……-a∴A和a有因果联系同异并用法是两次求同法和一次求异法的综合运用。与求同法比较,它把反面情况也作为求同对象来考察,更

8、可靠;与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