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18443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1
《六年级科学一二单元及期中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Ⅰ、基础知识一、填空(21分)生物体是由( )组成的。( )物理学家(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 )越大,( )越小。生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作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6、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7、放大镜也叫( )。放大镜是中间( )边缘( )的透明镜。8、放大镜能把物体的( )放大。9、列文虎克
2、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倍。10、生命体都是由( )组成的,( )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二、判断。(24分)1.能将物体放大的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3.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4.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5.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6.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7.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8.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发明的……………………()9.微生物不是生物,不具有其他生物的特征。( )10.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11.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12.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三、选择题(20分)1、馒头和面包松软可口,是因为………( )A制造面包和馒头的面粉疏松B、生面团中揉入了酵母,排出了二氧化碳。2、放大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A大B、小C、一样3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
4、、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4、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A、糖B、淀粉C、甜蜜素5、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 )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罗伯特.胡克6、蝇眼是( )。A单眼 B复眼7、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A、是马铃薯B、是碘酒C、既不是马铃薯,又不是碘酒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9、影响铁生锈的原因………()A、只是空气B、只是水分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10、昆虫头上( )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Ⅱ、科学探究能力题(20分
5、)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你一定学会了制作玻片标本。请你把制作方法写在下面。2显微镜为什么能明显提高放大能力?3、请写出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4、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 )→( )↓↓↓( )( )( )5、分类水 玻璃 白糖 木头 食盐 砖头 碱面 水晶味精晶体:非晶体:新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一、填空题:201、、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2、________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3、放大镜的镜片是边缘___
6、_______,中间__________,所以放大镜也叫____________镜。4、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__________而弯曲,而人们认为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重会感觉放大了。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________组成的。6、米饭中含有一种叫____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碰到碘酒会发生________变化,变成________色。7、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__构成。8、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_____
7、___。9、食盐溶解在水中,制成盐水,这是________变化。10、_______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二、判断题:101、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2、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微细结构。………………………()3、冰也能制成放大镜。………………………………………………………………()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