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ID:15010215

大小:9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1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_第1页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_第2页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_第3页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_第4页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 张会芝发布人:shaoys发布时间:2005-2-19下午03:24:10[气管内滴入是一种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对病人不但没有明显的有利作用,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有害作用和潜在的危险。]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而进行机械通气时作好人工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同行对此在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

2、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就应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内容进行总结。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的种类: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②经口气管内插管。③经鼻气管内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比,它能放置较长时间病人容易忍受,固定方便并牢靠,但是鼻粘膜容易损伤。④气管切开置管: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进行气管切开。它对病人刺激不象鼻插管那么大,病人容易忍受,容易固定,吸痰方便,对气流的阻力小,病人可进食,而且可放置时间长。  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③便于呼吸

3、道分泌物的清除。  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流程图  经口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流程 经鼻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配合流程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的固定:人工气道建立后,经统计学分析三种置管方式的患者都随时存在脱管的危险,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深度一般在22~24cm,固定前,测量导管顶端距门齿的距离,并标记清楚,[6]固定时多需要1~2个牙垫;需要粘性较好的胶布(3M绸胶布),一般长约30~35cm,宽约2cm,两端分别固定面颊部,中间部分

4、缠绕导管与牙垫(2~4圈),一般用两条胶布,在颊部再辅以3M透明贴膜(6х7cm),因其与皮肤粘贴严密,且能防止胶布因面部油脂、口腔内分泌物而致潮湿松脱,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另一种方法:剪一条长35cm,宽2cm的胶布,从其一端中间剪开至32cm处,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将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侧颊部。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动度是否一致。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若口腔内分泌物浸潮固定胶布,随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

5、王小弥介绍外加1根系带可增加自行拔管的难度,两人配合进行,防止意外脱管。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剪一根长10cm,宽2.5cm的白布纹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约2/3),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一般成人导管标记长度位置是25~29cm,经鼻插管虽然比经口插管更让人耐受,但留置时间稍长时,对置管侧壁翼粘膜的压迫会随之加重,有时还会波及鼻翼的局部皮肤,引起压迫性水肿,并会继发感染。  因而应经常改变固定导管的支撑点,如内外两侧交替,另外,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和接口处

6、对导管和其支撑点的压迫,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管路的支架。  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  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可防止脱管发生。  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气囊的充盈

7、度: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30cmH2O,若气囊压力大于此压力则可致缺血性损伤或组织坏死。目前所用的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后囊内压多不超过25cmH2O,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  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一般充气8~10ml,不需要气囊定期放气可有效的防止通气时泄气和管壁受压坏死。采用常有双套囊的导管,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气管粘膜局部压迫。  监测气囊压力问题: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无条件测压时,需掌握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放于胸前,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

8、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少量的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在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每4~8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鼻饲前一定要监测气囊压力。  定期放气囊问题:以往认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充气,目前认为这是不需要的,但是非常规性的放弃或调整,仍是十分必要的。  气囊漏气判断:如果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气道压力过低,在排出体外段气道漏气后即应考虑气囊破裂,此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