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

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

ID:1499336

大小:6.05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7-11-12

上传者:U-3155
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_第1页
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_第2页
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_第3页
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_第4页
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讲分封宗法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2届第一轮复习(必修一部分)2011.3.30- 最新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第一单元第一讲 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梳理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1)国家制度出现: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从启开始,实行________制。(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________、卿士等掌管政务。②地方:封________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第1讲│考点梳理王位世袭相侯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2)内容第1讲│考点梳理实施西周建立后开始分封分封内容授“_____”授“人民”,建立诸侯国分封对象王族、________、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_____、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力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进行再分封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土地功臣、姻亲贡赋 第1讲│考点梳理(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________的统治,形成了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②形成了贵族等级序列,巩固了统治。不足:容易形成了地方割据。(4)瓦解:随着________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步瓦解。地方诸侯国【走出误区】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第1讲│考点梳理3.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是用父系_____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为加强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3)内容:①________继承制。②确立大小宗的名分。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将血缘纽带同________关系结合起来,是“家”和“国”的统一,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5)作用:保证了各级________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了政治制度,利于稳定。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的内容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血缘分封制嫡长子政治贵族世卿世禄 第1讲│考点梳理【思维延伸】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内在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3)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顺利实施的工具。4、礼乐制度是西周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演变及瓦解的原因1.特点(1)周王与诸侯以土地和人口为联系纽带。(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3)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演变(1)西周时期开始实行,把王室、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拱卫周王室,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周王统治、形成“天下共主”局面的作用。(2)由于其相对的独立性和世袭制,又成为导致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祸根,到战国时期开始被废除,秦朝统一后即全面被郡县制所代替。(3)西汉初年虽然又回光返照出现地方管理上的“郡国并行”局面,但经过“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后,即名存实亡。第1讲│ 第1讲│要点探究3.瓦解的原因(1)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与地方诸侯王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依靠血缘亲疏关系实施的分封制越来越难以推行。(2)井田制的破坏,使分封制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对土地和人口的争夺日趋激烈,周王与诸侯王之间的联系纽带丧失。(4)世袭制的更替方式,使得贵族们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弱化了进取心,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典型题例:(2011年泉州市班质检13题)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答案】B 例1(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A“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第1讲│要点探究例2[2010·新课标全国]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C[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解答此题主要分析各省简称,迁移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从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其中晋、鲁是西周分封制中的诸侯国,故答案为C。 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分封制是我国早期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高考重视对分封制实质、影响的命题考查。今后复习备考应注意从理解“封建”的含义、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角度考查,还有可能联系郡县制进行分析比较的角度来考查。 第1讲│要点探究【2009·北京卷】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变式题C[解析]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 探究点二 宗法制的产生、内涵特点及影响1.产生(1)来源: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涵和特点(1)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被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3)宗法制是家族式的政治统治。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对最高大宗天子负责。周天子既国王,又是家族中的族长。第1讲│要点探究 第1讲│要点探究3.影响(1)对西周的影响: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和贵族特权。(2)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①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第1讲│要点探究②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③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第1讲│要点探究例3【2010·广东卷】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内涵及影响。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眼:“家国一体”,从宗法制的影响进行分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宗法制是高考的高频点。今后复习备考一是注意理解宗法制的特点及宗法制对后世影响的理解;二是还可能联系分封制、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比较。 第1讲│要点探究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变式题C[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08广东单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变式题【答案】B“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C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变式题 (2011山东荷泽文综一模)“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解析】D“天“,指顺应自然的规律,这也是宗法制所制定的贵族等级秩序。变式题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殷商甲骨卜辞图材料二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材料三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材料一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2、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制度3、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4、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1讲 第1讲│考点梳理1.形成条件:公元前________年,秦王赢政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2.基本内容(1)皇帝制度:秦王赢政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从而确立了皇帝制度,其核心是________。221皇权至上 第1讲│考点梳理(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指________(负责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和太尉(负责军事);“九卿”是“三公”以下的重要官员,负责具体事务。②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管理地方事务,都由皇帝任免。丞相 第1讲│考点梳理3.历史作用和影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沿袭,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中国两千多年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说明】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行政官员任命的变化,这是历史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探究点三 秦朝郡县制特点、影响1.特点: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世袭。2.影响:(1)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2)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郡县制的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两千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第1讲│要点探究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行政机构地方官僚体系直接任免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中央官制思维延伸 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建立基础官员产生官吏权力与中央的关系历史作用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根本区别比较 第1讲│要点探究例4【2010·安徽卷】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第1讲│要点探究C[解析]本题是对郡县制作用的考查。从材料“秦制之得亦明矣”,可判断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故C符合题意;A、B两项仅反映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必然排除D。[点评]秦朝统一后对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相比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高考特别重视对郡县制特点及影响的考查。复习备考时不仅要注意理解郡县制的内容、特点、影响,还可能将郡县制与分封制、行省制进行比较,考查制度之间的继承与发展。 第1讲│要点探究【2009·北京卷】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相对于分封制()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降低了政令施行的效率变式题 第1讲│要点探究C[解析]秦朝是在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长期争霸混战的局面后完成统一的。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把地方官吏的任免权牢牢抓在手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局面。分封制和郡县制相比较,主要的不同是任免方式的不同,前者是依据血缘关系,后者是依据政绩,前者是“世卿世禄”,后者是任期任免,因此,两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不同,保障国家统一的作用亦不同。正确答案是C项。 (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典型题例答案:B (2008上海)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拓展题【答案】B ► 探究点四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影响1.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2)它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各级管理机构不再由贵族世袭、垄断,而是由皇帝和主管机关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邑,上下级官吏之间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法律对官吏提出了各种要求,促进了官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第1讲│要点探究 第1讲│要点探究2.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1讲│要点探究例5【2010·山东卷】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上图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第1讲│要点探究[解析]本题通过地图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解答此问可以观察图,从图中关键信息“郡”和秦朝疆域图,迁移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回答管理措施;从加强地方管理和国家统一角度说明历史意义。[答案]措施:设郡县;修驰道。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第1讲│要点探究[点评]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局面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考命题一般会从链接的角度隐性考查这一知识点,复习备考时应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这一制度相关措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在诸神中祖先神最为尊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商朝社会弥漫着神秘色彩②对后世形成的宗法制有一定的影响③祭祖现象可能已经存在④王权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主要考查商朝政治的特点。本题可用排除法,④说法有些绝对化,可排除。因为稳固统治可以有多种手段,依附神权只是其中之一,并非“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 2、(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模拟)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图2)。(“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作答。题中铭文书写方式非隶书,可排除④;由“丰”国的存在,可知当时分封制依然存在,故③错误。 3、《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解析】:选B。“周辙东,王纲堕”指的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后,王室威望低落,纲纪和政治地位每况愈下。诸侯们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干戈相向,天下从此变得纷乱不堪。所以反映出:当时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4、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 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解析】:选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其原因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的结果。符合这一原理的只有B. 5、《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解析】:选D。“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指:当时宗法制度走向解体,不再讲究嫡庶长幼。 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解析】:选C。“鼎”作为一种礼器在西周时期是王位和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意在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夺取王位,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王权衰微。 7、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解析】:选D。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 8、读右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秦朝疆域图【解析】:选D。公元前221年嬴政并吞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是指夏朝的建立。 9、《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A.皇帝制度B.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世袭制【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吸取周灭的历史教训,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10、(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国名【解析】A“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二、材料解析题: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1分)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1)公元前221年。(1分)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1分)郡县制有利于集权。(1分) 材料四: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3)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2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3分)(3)犬牙相入。(2分)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1分);加强中央集权。(1分)(4)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级管理(地方行政区划)(1分);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多渠道控制;(1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 解析:本题以有关不同时代地方制度的材料创设情境,考察各朝代的地方行政或区划制度:秦朝郡县制、西汉的刺史制度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第(1)问的材料很容易理解,纪年的转换掌握方法就很容易,就是246-26+1=221。关于李斯主张郡县制的理由,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很容易解答。第(2)问解释“以卑临尊”在材料二中能直接找出答案,“秩卑”的积极作用材料三也能找到答案。第(3)问原则的解答可结合材料的出处,原因在材料可找到。第(4)问在总结上述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公元前221年。(1分)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1分)郡县制有利于集权。(1分)(2)“以卑临尊”指用六百石监察二千石。(1分)秩卑的官员积极性高;(1分)便于控制。(1分)(3)犬牙相入。(2分)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1分);加强中央集权。(1分)(4)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级管理(地方行政区划)(1分);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多渠道控制;(1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