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57419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概括了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各种创新主体,并提出了建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文化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等各方面共同创新为辅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期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待转变。当前我国应该改变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即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增长方式,通过科技的创新转
2、变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增长方式。 如何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出发点。由于过去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科研人员模仿创新多、自主创新少,加上科技界的浮躁风气,使国内许多人放弃了自主创新之路。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现阶段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对我国有所启示。 国内外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随后学者们从熊彼特的
3、创新概念演化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并把它们作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国家创新体系概念于1987年由英国著名学者弗里曼(FREEMAN)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被人们普遍接受。弗里曼于1982年出版的《产业创新经济学》(theeconomicsofindustrialinnovation)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后,人们关于创新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创新的某一个方面,更加强调创新是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在
4、这期间,朗德沃尔(LUNDVALL)、纳尔逊(NELSON)、帕特尔(PATEL)、麦德考富(METCALFE)等学者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讨论国家创新体系的文献。1995年,齐建国教授完成的《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研究报告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运用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体制问题,他提出“应该将国家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综合技术创新系统,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取决于国家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快慢又取决于经
5、济体制”,“没有高效率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经济从粗放型、速度型向效益型转换就没有技术支撑”。路甬祥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5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及互动关系 本文是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研究,重点识别创新的主体和分析各种创新之间的关系。国家创新体系是研究一国技术变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系统观或整体观,它包括技术的生产、使用和传播的全过程。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网络,是一个互相紧密联系又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还需要
6、法律、政策、科教和文化氛围的保证。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四个主体:政府、企业、研究所和院校。还包括七个创新子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文化创新系统、教育创新系统、思维创新系统、体制创新系统和管理创新系统。 (一)重视对创新主体的识别 创新是创新体系中各主体之间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等四个要素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如图1所示。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研究所和学校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技术创新,从而作为技术创新的补充;同时研究所和学校也
7、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创新。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应用知识、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是知识流通和应用的关键环节,它可以直接应用国家公共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知识,通过自身技术中心的创造活动,即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从市场中获得技术创新的收益,形成企业创新体系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依赖于国家创新体系中多方面因素的支撑,比如产、学、研的结合或金融的支持等,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这种良性循环,使企业不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而导致国家
8、创新体系的失效。 思维创新和教育创新的主体都是学校,这里的学校包括从幼儿园到研究性大学。政府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来提倡人们的思维创新,也可以阻碍人们的创新思维。大学承担培养和储备高级研究人才队伍的任务,要以现有的各类实验室为依托,形成一批多学科交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些领域可以成立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育行业是科学技术知识转移和扩散的主体,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 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主体是政府,学校可以进行文化创新的教育,并有助于文化创新。大学是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