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俗意蕴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俗意蕴(1)-----------------------页面1-----------------------()2004年10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Oct.,2004()第31卷第4期JournalofShanxiTeachers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1 No.4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俗意蕴张玲玲,段友文(山西师范大学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
2、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西乡土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乡土小说;民俗意蕴;吊脚楼;划龙船;端午节() 中图分类号:I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95720040420084207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湘西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由于多民族居住,无论是交通、建筑、饮
3、食的物质民俗,还是婚丧嫁娶、家族乡村的社会民俗,抑或是信仰禁忌等心意民俗都带有本民族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这奇异的风俗成为区别于汉民族民俗文化的标识,成为荆楚作家耕耘的文化土壤。从湘西走出并流淌着少数民族血液的沈从文,自小耳闻目睹这奇异的习俗,对此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多年以后当他怀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回忆并表现湘西社会生活时,全身心地回溯到往昔经历过的民俗氛围中,将湘西纯朴的民俗写进小说,使这些民俗事象形象化、艺术化了。其小说文本中的端午节、划龙船、吊脚楼、碾房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民间意象也就远远超出了其原有的意义和作用,有了很强的艺
4、术审美内涵。这些民俗意象的频繁出现,使他的小说显示着奇丽的情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一、吊脚楼:居住民俗在沈从文描写乡村生活的画面中出现最多的是那些用长长的竹竿支撑起来的小楼———吊收稿日期:2004209202()作者简介:张玲玲1963—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段友文1957—男,山西襄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84—(C)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
5、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页面2-----------------------脚楼。吊脚楼是湘西水乡一种特有的建筑。作为居住民俗,它在沈从文出生以前早就屹立在沅江两岸,但那时它仅仅是一种居住场所,只有当沈从文把它作为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写进小说文本,使它成为作者描写湘西山民不可或缺的背景时,它才有了生命,有了审美内涵,也才在文学作品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沈从文笔下的吊脚楼已经超越了居住民俗的范畴,具有了更多的“意味”,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沈
6、从文仿佛对吊脚楼有着特殊的偏爱和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许多小说中,都从不同角度写到了这一居住民俗。他小说中的吊脚楼文化表现出三个层面的意义:再现了苗族屈辱的历史,传达出强烈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表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反映了苗族等少数民族男女任情任性的爱情生活。沈从文作品中的吊脚楼从一个侧面记述着湘西苗民的历史。作者曾经说过:“我照血统2说,有一部分应属于苗族。”在沈从文的传奇生涯中,其先世的祖属惝惚迷离,不过他的母亲是土家族,他的祖母是苗族大致不错3。作为有苗族血统的沈从文,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湘西的房屋建筑,“一
7、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4。文中的“余地有限”折射的是湘西苗民屈辱的历史。历史上,湘西的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民被历代的统治者赶到了崇山峻岭,他们的家园不断遭到破坏,生活的空间范围也逐渐缩小,这样偏处一隅的湘西山地为他们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也是极有限的地理位置和狭小的生活圈子,他们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吊脚楼也只能一半建在河岸,一半由伸出的几根长长的“脚”深深地扎在河里。这是苗族人民对建筑材料和有限土地的合理使用,反映出边地生民的生存智慧和不屈不挠的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作家对苗民长久以来所受到的凌辱
8、和欺压怀着深深的忧戚,他既感叹湘西依旧淳朴的习俗,又为他们无法与外界沟通的现状而担忧。作者用文字记写着矛盾的心境,同时对湘西边民的历史作了忠实地记录,使迥异于云贵山地的湘西吊脚楼,经由作者的描绘成为弥漫着湘西地方色彩并且充溢着作者主观情感的湘西一景。沅江、沱江两